荷兰式水草造景深入解析(02):评分系统

图片协力:台湾鱼杂志社
版权声明:本文中凡有「©台湾鱼杂志社」标示之图片,版权均为台湾鱼杂志社所拥有,未经书面正式授权,严禁以一切方式刊登或转载。


​​本系列文章想要按照荷兰式水草造景缸的评分项目,
逐条的来了解荷兰式水草造景或比赛的真正精髓。
虽然目前有最新的评分版本,
但在此我们还是来看看荷兰式水草造景缸当年的最初版本,
让读者也能够理解从前的荷兰人对于水草缸的看法。
我们所熟知的荷兰式水草造景缸,
也就是 A1 组的比赛,
评分的标准或表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有些许的变动,
但基本上变化不太多。
依据当年最初的评分规则,
水族缸的评分乃是根据下列 16 条规则:

美学部分:
01. 整体印象
02. 鱼种的选择
03. 水草的集团构成和对比
04. 底床和墙面
05. 组合

生物学部分:
06. 观赏鱼的健康和发展
07. 观赏鱼的数量
08. 观赏鱼种类的选择
09. 水草的健康和发展
10. 水草种类的选择
11. 藻类的生长

整体部分:
12. 维护管理
13. 照明
14. 技术与支援
15. 器材的选择与安全性
16. 水族缸尺

​现今网络上所举办的水族造景摄影比赛,分数高低受到摄影技巧的重度影响。在荷兰式水草造景比赛的评分规则之中,却仅有一、两项能够透过图片分析来评分,其余的都必须在现场观看水族缸才能够打分数。

评分表基本上是一体适用的,
也就是所有的比赛分组都使用一样的评分项目,​
由于最近的评分系统一体适用于所有的比赛组别,
也就是不论水族、陆族、池塘等之居家展示比赛都使用相同的评分表,
因此在新评分表中名称做了一些更动,
例如「观赏鱼」变成了「动物」,
而「水草」则是变成了「植物」。
但依据分组的不同对于各种评分项目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所以加权比重也有所变化。
目前最新版的评分表和 A1 组的加权比重则是看起来如下:

生物学部分:
01. 动物的组成(加权比重为 4 倍)
02. 动物的健康(加权比重为 4 倍)
03. 动物的发展(加权比重为 4 倍)
04. 动物的数量(加权比重为 2 倍)
05. 植物种类的选择(加权比重为 2 倍)
06. 植物的健康(加权比重为 3 倍)
07. 植物的发展(加权比重为 4 倍)
08. 环境与水质(加权比重为 2 倍)

美学部分:
09. 整体印象(加权比重为 3 倍)
10. 动物种类的搭配(加权比重为 3 倍)
11. 饰物的搭配(包括底砂、黑色背景墙等等)(加权比重为 5 倍)
12. 组合(加权比重为 4 倍)

整体部分:
13. 技术和支援(加权比重为 4 倍)
14. 器材的选择与安全性(加权比重为 4 倍)
15. 维护管理(加权比重为 2 倍)

如果对照古老版本和最新版本的荷兰式水草缸评分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
旧版评分标准中的水草的集团构成和对比、藻类生长、照明和水族缸尺寸这四项,
在现今的新版中都消失不见或融入其他项目之中,
取而代之的是更重视水草和动物的健康、发展和环境水质。
也就是从原本较重视美学的角度,
转变成较重视水中生物的观念。
其实从评分的顺序也看得出此一发展趋势,
以前是先评美学再看生物学,
如今是先评生物学再看美学。

一位家中展示的评审必须在短短的 30 至 45 分钟的时间内,依据比赛规则的项目做出评判,因此评审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而照片里看不见的细节或缺点,都能够在现场观看时被专业评审给揪出来。

​照明则或许是随着科技进步的关系,
现在的水草缸其实已不太需要担心照明的问题。
藻类则是因为在水族生态系统之中,
也扮演着应有的角色,
例如藻类即是水中植物的一份子,
同时也是食物链的一环。
换句话说,
荷兰式水草造景是容许藻类出现的,
但必须有所管理或限制,
并非放任藻类滋生并破坏造景美观。

​和水草有关的项目都属于造景的一部分,
所以整体而言,
养鱼的部分占了 38%,
造景的部分占了 42%,
另有 20% 是属于整体的部分。
就分数分配比例的观点来看,
水族缸设置的时间越久,
这样的比例分配就越重要,
这也是设计 A1 比赛的目的。
荷兰式水族比赛的目的,
是要促进水族爱好者以良好的方式来饲养动物(不仅是鱼类)。
可是,
还是要看我们参加的哪个分组的比赛,
而评分表上的这个特别部分又是占了多少的加权比重。
除此之外,
评分系统就已经很清楚的显示,
为何这一种比赛非得在参赛者的家里进行不可。
因为在 15 项评分项目之中,
只有一两项能够透过照片来评分。
现行荷兰水陆族协会(N.B.A.T)统一格式的评分表。各比赛分组对于每条规则的加权比重或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在 A1 组(融入所有荷兰式造景技巧的混养水草缸)中,「饰物的搭配」一项所占的加权比重是最高的。

​评审会在每个项目打 1 至 10 分。
每个比赛分组的总加权比重为 50 倍,
只不过每个项目的加权比重不同。
一般的得分是介于 6 至 8 分,
获得 8 分意味着一切都已经真的很好了。
唯有在例外的案例才会给到 9 分。
所以一个全国总冠军的得分如果超过了 400 分或以上,
​就这真的是非常优异的成绩。

我们不难想像,
一位家中展示的评审必须在 30 至 45 分钟的时间内,
就要针对上述 15 点做出评判,
肯定会是件相当困难的任务。
这也是为何评审必须定期接受考试以检验其评分的能力。
不像全世界都在举办的网络比赛,
到府审视是确确实实地在当场进行的。
到场的有一位地方性和区域性等级的合格评审,
以及可能来自不同地方的两位全国等级的评审,
会进入参赛者的家里面去评定一切项目:
水族缸在屋内的摆设位置、活体的品质和健康状态、活体组合的选择、缸内水草和观赏鱼相关的水质、
​水草的健康状态、电气设备的整体安全性,
而评分项目里根本就没有布景是否符合荷兰式的规范这一条。
也或许是现在荷兰人越来越重视生物学的关系,
造景美学不再像从前那样的吹毛求疵,
因而给外界一种荷兰式水草造景日渐走下坡的感觉。
无论如何,
荷兰式水草造景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至今并没有改变。
而重视生物学的比赛,
也意味着必须现场观看才能做出客观的评分,
而非仅凭可以轻易作假或瞬间捕影的照片就能分出优劣。
​​
荷兰所举办的水族比赛不但考验著参赛者水草造景的能力,也检验了造景师长期维护管理水族缸的耐力,昙花一现的速成水草造景能够参加网络摄影比赛并获得大奖,但无法接受长期考验撑到荷兰的全国决赛。

想要获得全国总冠军一点也不容易。

首先,
参赛者必须赢得自己所在的地方性(local)水族协会之比赛。
在荷兰国内,
每个地区的协会几乎每年都会举办家中展示比赛。
评分标准从 0 分(极差)至 10 分(极优),
参赛者只要总分能得到 120 分就会获颁证书。
获得地方性(local)前三名的缸子,
就会参加每年一度的区域性(district)家中展示比赛,
荷兰全国划分成 15 个区域,
唯有这些区域性比赛的胜利者,

才有资格进入全国性(national)的锦标赛。
全国大赛的优胜者会被尊称为「国家级大师」。
我们也许会觉得,
给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举办比赛,
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不过当荷兰的水族爱好者跟着规则来进行时,
也产生了良好的副作用:
每个人都尽心尽力的想让自己的缸子表现出最漂亮样貌。
各级比赛的时程大致如下:
地方性是在十月份进行评判并于十一、十二月份发表结果;
区域性是在一、二月份进行评判并于三、四月份发表结果;
全国性是在六、七月份进行评判并于十月份发表结果。
由于每一回合的比赛都是在不同的月份,
参赛者必须整年都把他们的缸子维持在最理想的状态。
这样的赛程,
摒除了因一时幸运晋级的参赛者,
而参赛者也被迫要继续维持著作品的高品质。
​​
我们现在就跟着荷兰最新版的家中展示比赛规则,
来深入探讨荷兰式水草缸的全貌吧。

荷兰式的水族造景风格独特,虽然看照片一眼便能轻易辨识,但可惜的是世人看了这么久和那么多的荷兰式水族造景图片,依旧无法摸透个中的诀窍,若未经详尽的文字解说,外界始终是雾里看花而只能东施效颦。

荷兰式比赛的新旧评分系统对照表。最新的评分系统一体适用于所有水族、陆族和池塘之居家展示比赛,因此不再称为观赏鱼和水草,而改以动物和植物来称呼。由于各比赛分组所重视的项目不同,加权比重也有所调整。括号内为 A1 组( 融入所有荷兰式造景技巧的混养水草缸)之加权比重。
最初版本之评分系统:
目前最新版本之评分系统:
美学部分:
​01. 整体印象
02. 鱼种的选择
03. 水草的集团构成和对比
04. 底床和墙面
05. 组合
美学部分:
09. 整体印象(加权比重为 3 倍)
10. 动物种类的搭配(加权比重为 3 倍)
11. 饰物的搭配(包含底床和墙面)(加权比重为 5 倍)
12. 组合(加权比重为 4 倍)
生物学部分:
06. 观赏鱼的健康和发展
07. 观赏鱼的数量
08. 观赏鱼种类的选择
09. 水草的健康和发展
10. 水草种类的选择
11. 藻类的生长

生物学部分:
01. 动物的组成(加权比重为 4 倍)
02. 动物的健康(加权比重为 4 倍)
03. 动物的发展(加权比重为 4 倍)
04. 动物的数量(加权比重为 2 倍)
05. 植物种类的选择(加权比重为 2 倍)
06. 植物的健康(加权比重为 3 倍)
07. 植物的发展(加权比重为 4 倍)
08. 环境与水质(加权比重为 2 倍)
整体部分:
12. 维护管理
13. 照明
14. 技术与支援
15. 器材的选择与安全性
16. 水族缸尺
整体部分:
13. 技术和支援(加权比重为 4 倍)
14. 器材的选择与安全性(加权比重为 4 倍)
15. 维护管理(加权比重为 2 倍)


待续...

分享到Facebook

最新文章

技术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