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彩多姿”来形容卵生鳉鱼一点也不为过。全世界卵生将鱼共有一千多个分类群,分别在齿鲤亚目中的五科之八亚科中九十多属里,大部分品种分布在亚洲、非洲及美洲大陆。因为卵生鳉鱼好生好养,广为爱好者喜欢,所以在国际上将鱼组织(协会或俱乐部)共有14个之多。而笔者将目前在台湾里,最受欢迎的十种卵生鳉鱼,分别依其不同种类各别做介绍。
中文名称:红圆尾将/贡氏假鳃将
拉丁学名:Nothobranchius guentheri
介绍:原产地为旧世界(The Old World)非洲大陆东岸的Zanzibar小岛。根据现有发现的记录,几乎所有的假鳃将属(Nothobranchius)的鱼,皆发现在肯尼亚(Kenya)、坦桑尼亚(Tanaznia)等东非诸国。由加拿大地质学家布来恩博士的圆尾将采集资料中发现,此类鱼极为耐热,采集时的水温皆在摄氏28℃至35℃之间。所以,此类将鱼也较易受到台湾鱼迷的青睐。
东非的假鳃将属一年生将鱼多以红色为主,红圆尾将当然也是如此。其因人工饲养而变化的品系,还有粉红型(Pink)、蓝色型(Blue)及极为美丽的黄化种(Gold)等多样品系。同大部份的将鱼一样,假鳃将属仅公鱼有颜色艳丽的外貌;而母鱼却朴实的可爱,乍看之下还有点像一般的母孔雀鱼。大部份的假鳃将属均耐高温,性喜中性偏酸的干净水质,平常约5~7天换水1/3~1/2即可。
繁殖假鳃鳉属将鱼的方法,与南美一年生将鱼有点雷同,仅需将煮开过的泥炭土,平铺在水族箱底部(厚度至少一公分以上),或使用容器盛满泥炭土,成熟的公母鱼,会自然而然地到合适地点产卵。假鳃将属将鱼的受精卵并无黏性,成熟的受精卵粒呈透明色至琥珀色,卵粒直径约0.5mm,繁殖缸中宜每周将泥炭土取出,稍加拧干后放入塑胶袋中贮藏。生性强健,饲养在水族箱的环境中,约可存活14个月之久。一般而言,出生后约100天,红圆尾将即可加入繁殖的行列。随着年龄增长及体型变大,每周产卵量会与日剧增,故此鱼常被推荐为将鱼初学者的入门鱼。
对于饵料不于选择,除了人工干燥的饲料没兴趣外,一般的活饵如:无节幼虫、微虫、活丝蚯蚓等,冷冻饵料如:冷冻丰年虾或冷冻赤虫都能接受。刚孵出的红圆尾将幼鱼,均能接受刚孵化的无节幼虫及微虫。小鱼孵出后,应尽量提供适当的隐蔽物供躲藏,否则会因个体差异,及饵料有限的情况下,发生兄弟姐妹互相残杀吞食的情况。又因为假鳃将属的圆尾将,常因泥炭土的温湿度、孵化时的水温及酸碱度等因素,影响到整批小鱼的性别。所以笔者建议应多准备饲养的小族箱,并适度地将一定的鱼只的数量分开饲养,如此才能有效地留下公母鱼保种,继续成功地繁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