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科(Cyprinidae)- 淡水觀賞魚大全

 鯉科(Cyprinidae)- 淡水觀賞魚大全

分類:魚綱 > 鯉形目 > 鯉科

鯉科屬鯉形目,為淡水魚類最大的一科,約有200多屬,2000多種,都是淡水魚類,分佈很廣。我國有鰱、鯉、裂腹魚、鰍鮀、鯿、雅羅魚、鯝、鰟鮍、䰾、鮈共10個亞科。草魚、青魚、鰱魚和鱅四種鯉科魚類,是中國自古以來農家魚塘中主要的養殖魚種,故有「中國的四大家魚」之稱。在廿世紀初,台灣即從中國大陸引進養殖,成為本地早期湖泊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種類。由於它們的食性不同,如草魚吃底藻或水草,鰱魚濾食浮游植物,青魚吃螺螄,鱅吃浮遊動物,所以可以混養在一起。這四種魚的體型都可以長的很大,因此成為各水庫風景區餐廳「活魚多吃」的主要魚種。

至於一般人熟悉的鯉魚、鯽魚反倒不是四大家魚的成員。屬於熱帶觀賞魚的種類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和非洲。一般人熟悉的金魚和錦鯉亦屬鯉科,但卻是長期利用人工育種的方式,特別挑選體型及體色佳,又耐低溫的鯉、鯽、鰍等種類交配而來。它們是中國及日本等地普遍常見的庭園水池觀賞魚類。尤其是錦鯉,體型大但個性溫順易於馴養、壽命長、體態優雅、體色變化多樣,所以常常有錦鯉鑒賞大賽,得獎魚隻身價往往不凡,因此贏得「遊動的寶石」的美稱。

它們的形態與生態習性富於變化,多數種類只有一個背鰭,,前部有2~4根不分支鰭條;腹鰭在腹位,且和臀鰭明顯分開,尾鰭分叉,無脂鰭;身體被覆圓鱗;口器則分化為各種不同的類型,以便攝取各類的食物。頜骨無齒。最後一對鰓弧腹面部分特別粗壯,成為下咽骨,上有1~3行咽齒。

鯉科魚類在鰾和內耳之間以可活動的小骨骼「魏氏小骨」相連結,作用是傳遞聲音,魏氏小骨與脊椎骨相連的構造又被稱為「韋伯氏器」,可以傳遞魚鰾所放大的聲音振動,到腦部來判讀。因此水中的任何聲音(傳輸速度較空氣快四倍)被魚鰾接受到後,即會迅速擴大傳到內耳去。因為具有敏銳的聽覺,即使在較混濁、視線不佳的水域,鯉科魚類亦能適應生存。

分佈在河川中上游,喜好在潔凈的水域活動,個性活潑且善於跳躍,是主要的溪釣魚種之一。它小時候為雜食性,成魚則以昆蟲、小魚、小蝦為食。到了春夏的繁殖期,成熟雄魚形態會產生變化,包括頭部出現「追星」,臀鰭鰭條呈遊離條狀,以及身體出現「婚姻色」。大多數鯉科魚類將卵產在底床,也有一些種類產卵的方式很特殊,像鰟鮍會將卵產在淡水蚌殼內,其母魚具有一長長的產卵管,可以伸入蚌的鰓腔中,公魚則在蚌的出入水管中排精,以便精子進入授精。

分享到Facebook

最新文章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