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神仙

 七彩神仙

別名:鐵餅,七彩燕
英文名:Discus
學名:Symphysodon discus
原產地/分佈:南美洲亞瑪遜河流域及貝倫地區
成魚體長:10.0 - 13.0 cm
性格:溫和
適宜溫度:26.0 - 30.0 ℃
酸鹼度:PH 4.3 - 6.0
硬度(dGH): 0.0 - 4.0°N
活動水層:中層
繁殖方式:卵生

七彩神仙簡介  

七彩神仙魚又稱七彩神仙、七彩,為慈鯛科(麗魚科)Symphysodon屬魚的總稱,共有2個種3個亞種。野生的體長為14~16cm,人工培育的可長到20cm.在原產前為印地安人的食用魚。1840年由約翰·賈可巴·黑格爾博士將捕自巴西內格羅河與布藍科河的標本定名為黑格爾七彩神仙魚(Symphysodon discus)。1903年佩萊克林(Pelleqrin)確認捕自巴西塔帕若斯河的標本與內格羅河捕到的標本有明顯差異,定名為新種七彩神仙魚(Symohysodon aequifasciatus).1960年舒爾茨又將新種七彩神仙魚分為3個亞種,即棕七彩神仙魚(Symohysodon aequifasciatus axelrodi)、綠七彩神仙魚(Symohysodon aequifasciatus aequifasciatux)和藍七彩神仙魚(Symohysodon aequifasciatus haraldi)。

一、外形特徵

七彩神仙魚側視呈卵圓形,側扁,被圓鱗,鱗由真皮層生出,並相互交錯,將身體軀幹全部覆蓋。裸露在外的鱗片,其邊緣圓而薄,加之魚體的皮膚能分泌出黏液,使體表雖有鱗片卻平整光滑,既能保護魚體免受微生物的傷害,又能減少游泳時的阻力。鱗片顏色艷麗悅目,是重要的觀賞部位,這些色彩是由皮膚色素細胞生成,色素細胞內含有多種色素和反光物質,主要是黃色素、紅色素、黑色素和鳥糞素等。口小,能伸縮。唇厚,頭部每側只有一個鼻孔,無框下骨托。

側線中斷為二,上側線從鰓孔上方至背鰭鰭條部後下方,下側線在上側線後下方。在側線通過的每個鱗片上都有1個小孔,孔內有側線管,管內有液體和神經,可將外界的信息傳遞給腦。側線是一種感覺器官,傳感水流、水壓和方位。觀賞七彩神仙魚長期在水族箱、魚缸等小水體中飼養,加之熱帶魚體色斑斕,故其側線不甚明顯。背鰭基部長,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中間五缺刻,尾鰭呈扇狀,縱列魚鱗有48~62片,背鰭硬棘有7~12根,鰭條有30~31條,臀鰭也由硬棘和鰭條組成。

七彩神仙魚的體色艷麗多彩,有以藍色為主的藍七彩神仙魚,以紅色為主的紅七彩神仙魚,以棕色為主的棕七彩神仙魚,以黃色為主的黃七彩神仙魚,並配有多種顏色的條紋與斑點襯托點綴。由於花色的繁多,色彩的艷麗,從而博得了熱帶魚之王的稱號。

雖然七彩神仙魚的品種分為四類,但是其中的區別並不容易描述清楚。對七彩神仙魚的愛好者而言,仍須對此4類加以區分。

第一類是黑格爾七彩神仙魚。此種魚身體中央具有較濃的第五條暗色縱帶,第一條和最後一條的暗色縱帶也有其明顯的特徵。黑格爾七彩神仙魚的體色非常精美。

第二類是棕七彩神仙魚。20世紀60~70年代,所捕獲的此種野生七彩神仙魚受到人們廣泛歡迎。它的體色為由深至淺的棕色,在頭部、背部及腹鰭上還有藍色的條紋,胸鰭通常帶有紅色,另外眼睛上還有垂直的線條。不過,一般人仍認為它最明顯的特徵是在尾鰭。一般來說,所有捕獲的野生七彩神仙魚,其眼睛都可能會由紅色轉變為橘紅色,再轉變為黃色。但是人們往往會以七彩神仙魚紅色的眼睛作為品種改良的目標。

第三類是綠七彩神仙魚。普通的綠七彩神仙魚帶有些棕色,在背部與腹部有綠色的線條環繞着。在今天,只要是七彩神仙魚身上所布滿的線條呈現綠色或綠鑽石色,即被稱為“帕勒格林七彩神仙魚”或“皇室綠七彩神仙魚”。另外,還有一種稱為“Tefe七彩神仙魚”。此種魚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在於它的第一條和最後一條垂直黑紗及身上布滿了紅點,特別是在腹部。

第四類是藍七彩神仙魚。其體色與棕七彩神仙魚是同類型的,一般頭部呈現紫色,長長的藍色線條布滿頭部、腹部和背部。如果全身皆呈現出藍色,就稱之為“皇室藍七彩神仙魚”。

二、內部構造

七彩神仙魚具有骨骼、肌肉、消化、循環、神經、內分泌和泌尿生殖等器官。骨骼分脊椎骨、頭骨、鰓蓋骨、肋骨、頜骨和肌間刺等,支撐全身。頭骨腔內有腦。腦分端腦、間腦、中腦、小腦和延腦。延腦與脊椎相連,組成中樞神經系統。頭部咽喉兩側與口腔相連處是鰓,鰓由鰓弓、鰓耙和鰓片組成。鰓弓為弓形軟骨,其外側生有鰓絲,密集成片狀,布滿微血管,呈鮮紅色。微血管中的血液在此處釋放二氧化碳,吸入水中氧氣,完成氣體交換。鰓耙生在鰓弓內側,呈細齒狀。魚不停地用口吸水,又由鰓孔不停的排出。這樣可起到呼吸的作用。

體腔內有心臟、鰾、腸、肝臟、膽囊、脾臟、胰臟和泌尿生殖腺等內臟器官。魚鰾是魚類特有的器官,主要是調節魚體相對密度控制沉浮。當鰾內充滿氣體時,魚體上浮;反之,則下潛。七彩神仙魚是雜食性魚類,腸道較草食性魚類的短而粗,食管下方與腸連接出略為膨大,是胃的雛形;腸末端是肛門,開孔於腹部,肛門后還有泌尿生殖孔。

七彩神仙魚雌雄異體,但雌雄鑒別比較困難,幼魚時更難分辨。雌雄體內分別具有卵巢和輸卵管或精巢和輸精管,並與生殖孔相連。七彩神仙魚的成熟期為9~18個月不等,成熟的雌魚較雄魚小。性成熟后,雄魚頭部有突,頭、脊和腹部的彩紋顏色艷麗,尾鰭、肛門較寬大,腹部略彎而薄;雌魚自頭至背鰭較平凹,腹部略平闊,頭略尖、圓鈍,眼睛比雄魚略小。

三、生活習性

在自然環境中,七彩神仙魚主要棲息於環繞巴西、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熱帶雨林的河流中。在廣大的雨林中有很多的河流,依據這些河流水的顏色可分為“白水”、“黑水”和“清水”3種類型。最著名且最大的白色水河流就是亞馬孫河,清澈的河流是黑歐特帕耶和里歐克什格河,而黑水河流則以里歐尼格羅和里歐庫奴奴河最為聞名。七彩神仙魚膽小,遊動緩慢,易受驚嚇,人們從未在主流河段發現過七彩神仙魚,而在人跡稀少而靜謐,幾乎沒有暗流的支流和上游區域,以及小湖泊中可以看到它們的蹤影。它棲息在水流緩慢的河邊,或者是靜水弓形湖邊。河岸傾斜到一定的深度(1.5~2.5米),並含有儘可能多而且稠密的木材沉積物,在其旁邊能見到落進水裡的樹梢,這才是七彩神仙魚適宜生存的“家”。有了木材的保護,才能使七彩神仙魚免遭埋伏在空曠水域里的兇猛動物的侵襲。在水面下1米處水溫是30℃,而在4~5米以下則變成23~25℃。原始種七彩神仙魚大都棲息在水深3~5米的地方,只有在入夜漸漸涼爽后。才會浮出水面捕食河蝦、魚類的卵、蚊子、昆蟲和浮木邊的木耳等。

自然環境中的七彩神仙魚適宜的水溫是23~28℃,平均水溫為25℃。目前將培育后的七彩神仙魚飼養在30~32℃的水溫環境中,並不是最好,水溫最好維持在27~28℃。

野生品系七彩神仙魚生活在pH值為5.5~6.6的弱酸性軟水中,也有的可以生長在pH值在6~7之間的水中。如果水質的pH值在7.5以上,則會使魚的原來體色發生變化,並且也會破壞其體形。適宜野生七彩神仙魚生存的水的硬度都是較低的,亞硝酸鹽含量幾乎為零。在自然生存環境中,因為水流流速或其他原因,水的含氧量會有很大不同,一般為2.5~7毫克/升;而人工飼養的魚缸里,水的含氧量宜維持在5~6.5毫克/升。

野生七彩神仙魚的主要食物是河蝦、昆蟲的幼蟲、魚類的卵和浮木邊的木耳等,而人工養殖的七彩神仙魚則是以投喂配合餌料為主。野生七彩神仙魚年齡在4~5齡時最具欣賞價值,個體像成人張開的手掌那麼大,閃閃發光,令人驚嘆。而育成的品種僅2~3年,就衰老如落花,反差非常明顯。這是否與餌料和生長環境有關,還需進一步探索。

四、繁殖習性

自然界中的七彩神仙魚一般都是通過自擇配偶的方式配對,親魚產卵前,雌雄魚共同將產卵場進行“清整”。產卵時,雌魚將帶有黏性的卵排出體外,粘附在附着物上,雄魚立即排精使其受精。產卵結束后,親魚有看護魚卵的習性,雌雄親魚輪流護卵,如果魚卵中出現“白卵”,親魚會將其吃掉。在30℃的溫度下,受精卵需要55~66小時的孵化期,受精后24小時,可以在受精卵中看到一個小黑點,48小時后看到眼睛,60小時后雛魚伸出尾巴,當仔魚的卵黃囊消失后,雛魚便會游到親魚的身旁,粘附在親魚身上,去吃親魚身上分泌出來的黏液。

七彩神仙魚在繁殖期,由於體內內分泌的影響,體表分泌黏液增加。形成一層厚厚的高蛋白質黏液膜,可維持7~30天。這些高蛋白質物質是雛魚的最佳食物,如果雛魚吃不到這些物質,就會沉底死亡。出於本能,雛魚會努力靠近親魚,附着在親魚身上,因此常常可見到雛魚掛在親魚身上的景象。
 


七彩神仙

七彩神仙

七彩神仙

七彩神仙

七彩神仙

分享到Facebook

最新文章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