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火燒鯿、黃排
英文名:Chinese banded shark
學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
原產地/分佈:中國長江和閩江水系
成魚體長:90 - 100 cm
性格:溫和
適宜溫度:16 - 29 ℃
酸鹼度:PH 6.9 - 7.8
硬度(dGH): 4 - 20 °N
活動水層:底層
繁殖方式:卵生
胭脂魚簡介
鯉形目胭脂魚科,是中國的特有屬種。體形與體色隨個體大小而變異,幼魚體高而側扁,微黑,體側有3條橫條紋;成魚體延長,紅色,體側有1暗紅色縱帶。背鰭起點處特別隆起,腹部平直。頭短,吻圓鈍。口小,下位,呈馬蹄型;唇頗厚,富肉質。上下唇上具多數乳頭狀突起。背鰭基底極長,無硬刺,鰭條50根以上。尾柄短,尾鰭深叉形。幼
魚經常群集於水流比較靜止的亂石之間。亞成體則棲息在長江中下游湖泊、江河中,成魚多見於上游。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攝食高等植物碎片及硅藻等。成熟個體一般體重可達15~20千克。在長江上游是一種重要的經濟魚類。
胭脂魚的幼、成魚不僅形態不同,生態習性也不相同。通常需求的生境,魚苗和幼魚階段常喜群集於水流較緩的礫石之間生活,多在水體上層活動,遊動緩慢,半長成的魚則習慣於棲息在湖泊和江的中下游,水體中下層,活動遲緩,成魚多生活於江河上游,水體的中下層,行動矯健。每年2月中旬(雨水節前後),性腺接近成熟的親魚均要上溯到上游,於3-5月在急流中繁殖。長江的產卵場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親魚產卵后仍在產卵場附近逗留,直到秋後退水時期,才回歸到幹流深水處越冬。胭脂魚一般6齡可達性成熟,體重約10公斤左右。胭脂魚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機物質為食,亦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類。
胭脂魚生長較快,1齡魚體長可達200毫米左右,成熟個體一般體重可達15-20公斤,最大個體重可達30公斤,在長江上游是一種重要經濟魚類。目前野生狀態個體的數量正逐年趨於下降。葛洲壩截流后,長江中下游親魚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產卵,宜昌江段的某些產卵場的環境也遭到破壞。雖然壩下江段仍發現有繁殖群體,但因捕撈過度,目前自然存在的野生群體數量下降趨勢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