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與空氣之間的介面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生存空間。
只要水族缸裡有生命存在,
也就是說裏面有水草、魚類以及各種的生物,
水體表面就會有生物聚集。
所有比水還要輕但又不是氣態的物質,
都會聚集在水體表面。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這些物質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
並不會沈入水中,
而是到處漂浮。
對某些藻類與細菌來說,
這裏簡直就是天堂,
因為除了許多營養物質,
此處也有充足的光照,
還有來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藻類)與氧氣(細菌)。
以藻類為主的漂浮生物
這是由很微小的綠藻所組成的一層很厚的表面霉層。此處的氣體交換受到嚴重的干擾。
藻類形成很厚的一層生物膜,使得氣體無法揮散,因此造就了這樣的泡沫。
在光學顯微鏡底下藻類藻類異常的活躍。可惜無法確認其種類。
餵食浮筐內的藻類,出現了大量的繁殖。此處的營養並不比外面來得多。這種狀況似乎與藻類的群落有關。
通常在典型的漂浮生物世界中,可以找倒許多不同的生物。這隻有鞭毛的細菌卻很孤單。在大量的藻類之外,不同的細菌種類在此一物種繁多的漂浮生物世界中反而不常見。
以細菌為主的表面霉層
能夠形成閃亮藍色薄膜狀的表面霉層之物種不多。此處是鐵化菌造成的。
上圖表面霉層中的鐵化菌。這意味着水族缸中的鐵質很豐富。
這個表面霉層也是細菌造成的,不過是許多不同種類的細菌。有個很明確的現象是:這並非油性物質所組成的。我們用手指頭便能「破壞」這表面霉層,而霉層並不會快速癒合在一起,但是油脂卻可以。
該怎麼辦?
有一件事是很明確的,
不論是哪一種表面霉層的微生物,
唯有當足夠的營養物質存在時,
才能夠大量繁殖。
在探討表面霉層的成因之餘,
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這擾人的東西。
解決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油墨處理器,
在池塘用途上也稱為漏杓(Skimmer)。
透過油墨處理器,
表面得以長期保持「乾淨」的狀態,
然而就生化的角度而言,
完全沒有獲得勝利。
我們只不過將問題搬移至另一個地方,
也就是過濾器或其他的接觸面。
在這麼處理的水族缸中,
我們會很會很讚嘆過濾器內污物的急遽增加,
這是由於更多的營養形成與細菌繁殖造成的。
我們必須更常清洗過濾器,
況且在這樣的情況下,
經由過濾器內細菌分解釋放的最終產物,
將無法被水面的藻類所利用,
而是被水中的藻類所吸收。
底床的污物也會明顯增加。
因此油墨處理器只是在表面上解決問題,
這就好像一個家庭主婦收集了全屋子的灰塵,
最後卻將灰塵很幽雅的藏匿在地毯的下方。
唯一的最解決辦法是,
透過循環的方式,
盡可能將餵食與代謝所帶來的水質污染加以消除。
唯有物質的進與出達到平衡時,
不論是水族缸或池塘都才能完好的運作。
我們可以很簡單的這麼思考:
水族缸必須有真正沉水植物足夠的成長,
也必須配合頻繁的大量換水(池塘亦然),
才能夠防止我們不希望的藻類與細菌獲得足夠的過剩營養。
在緊急的情況下,
我們可使用廚房的吸水紙或報紙來吸附水表的表面霉層。
這麼做不止滿足了視覺效果,
同時也將藻類與其所需的營養也完全消除了(也就是說並不是藏匿在地毯下方)。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
也可以使用杯子來汲取表面霉層,
方法是將杯子沈入水中,
讓杯口剛好位於水表下方,
使水流得以進入。
這個方法所吸入的表面薄膜多得可怕,
也只適合用在相當小的水族缸。
真正造成擾人的表面霉層之原因為:
飼養密度過高、成長快速的沉水植物太少以及換水頻率與比例過低。
這個成因不論是水族缸或池塘都是一樣的。
表面霉層的探討至此暫告一個段落。
只要有新的發展與事證,
將陸續發表文章。
Ich danke Herrn Bernd Kaufmann für die Zustimmung der chinesischen Übersetz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