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与空气之间的接口是一个相当独特的生存空间。
只要水族缸里有生命存在,
也就是说里面有水草、鱼类以及各种的生物,
水体表面就会有生物聚集。
所有比水还要轻但又不是气态的物质,
都会聚集在水体表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这些物质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并不会沈入水中,
而是到处漂浮。
对某些藻类与细菌来说,
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因为除了许多营养物质,
此处也有充足的光照,
还有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藻类)与氧气(细菌)。
以藻类为主的漂浮生物
这是由很微小的绿藻所组成的一层很厚的表面霉层。此处的气体交换受到严重的干扰。
藻类形成很厚的一层生物膜,使得气体无法挥散,因此造就了这样的泡沫。
在光学显微镜底下藻类藻类异常的活跃。可惜无法确认其种类。
喂食浮筐内的藻类,出现了大量的繁殖。此处的营养并不比外面来得多。这种状况似乎与藻类的群落有关。
通常在典型的漂浮生物世界中,可以找倒许多不同的生物。这只有鞭毛的细菌却很孤单。在大量的藻类之外,不同的细菌种类在此一物种繁多的漂浮生物世界中反而不常见。
以细菌为主的表面霉层
能够形成闪亮蓝色薄膜状的表面霉层之物种不多。此处是铁化菌造成的。
上图表面霉层中的铁化菌。这意味着水族缸中的铁质很丰富。
这个表面霉层也是细菌造成的,不过是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有个很明确的现象是:这并非油性物质所组成的。我们用手指头便能「破坏」这表面霉层,而霉层并不会快速愈合在一起,但是油脂却可以。
该怎么办?
有一件事是很明确的,
不论是哪一种表面霉层的微生物,
唯有当足够的营养物质存在时,
才能够大量繁殖。
在探讨表面霉层的成因之余,
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这扰人的东西。
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油墨处理器,
在池塘用途上也称为漏杓(Skimmer)。
透过油墨处理器,
表面得以长期保持「干净」的状态,
然而就生化的角度而言,
完全没有获得胜利。
我们只不过将问题搬移至另一个地方,
也就是过滤器或其他的接触面。
在这么处理的水族缸中,
我们会很会很赞叹过滤器内污物的急遽增加,
这是由于更多的营养形成与细菌繁殖造成的。
我们必须更常清洗过滤器,
况且在这样的情况下,
经由过滤器内细菌分解释放的最终产物,
将无法被水面的藻类所利用,
而是被水中的藻类所吸收。
底床的污物也会明显增加。
因此油墨处理器只是在表面上解决问题,
这就好像一个家庭主妇收集了全屋子的灰尘,
最后却将灰尘很幽雅的藏匿在地毯的下方。
唯一的最解决办法是,
透过循环的方式,
尽可能将喂食与代谢所带来的水质污染加以消除。
唯有物质的进与出达到平衡时,
不论是水族缸或池塘都才能完好的运作。
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这么思考:
水族缸必须有真正沉水植物足够的成长,
也必须配合频繁的大量换水(池塘亦然),
才能够防止我们不希望的藻类与细菌获得足够的过剩营养。
在紧急的情况下,
我们可使用厨房的吸水纸或报纸来吸附水表的表面霉层。
这么做不止满足了视觉效果,
同时也将藻类与其所需的营养也完全消除了(也就是说并不是藏匿在地毯下方)。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
也可以使用杯子来汲取表面霉层,
方法是将杯子沈入水中,
让杯口刚好位于水表下方,
使水流得以进入。
这个方法所吸入的表面薄膜多得可怕,
也只适合用在相当小的水族缸。
真正造成扰人的表面霉层之原因为:
饲养密度过高、成长快速的沉水植物太少以及换水频率与比例过低。
这个成因不论是水族缸或池塘都是一样的。
表面霉层的探讨至此暂告一个段落。
只要有新的发展与事证,
将陆续发表文章。
Ich danke Herrn Bernd Kaufmann für die Zustimmung der chinesischen Übersetz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