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James Clarke(英國水草協會創始會員)
翻譯:Erich Sia
前言
在決定了要更換矽砂底床以後,
我就在尋找一些更好的選擇。
我的 200 公升水族缸需要相當份量的底床,
水族界販售的底砂對我來說,
都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
先前 Tom Barr 曾發表過一篇文章,
測試了多種不同底床對聚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成長的比較。
結果很令我感到震驚,
我引述其中的一小段文字如下:
「SMS 具有最高的總成長,
其次是細沙和栽培土,
三角洲(Delta)的沉積物,
ADA 黑土和太浩湖(Lake Tahoe)沉積物的總成長率最低。
而細沙是當成無營養添加的控制組的。」
好吧,
這個實驗只是針對一種水草,
儘管如此,
結果仍舊對 SMS 非常的肯定。
SMS 的全名是 Soil Master Select,
這是一種烘烤過的黏土,
被用來改善土壤的含水能力。
在美國有很多水草玩家用 SMS 當作底床且相當成功,
不幸的是,
在英國買不到這個產品。
所以我要尋找的就是,
非常類似、容易取得且便宜的產品。
有個用於盆栽叫做赤玉土(Akadama)的產品引起了我的注意,
赤玉土是一種烘烤過的黏土,
和 SMS 一樣具有類似的特性。
不過赤玉土分成了好幾個等級,
所以必須試試看。
我找得到的最好等級是雙紅級硬質(Double Red Line Hard Quality),
顆粒 0-6 mm 大小非常合適。
還有另一種顆粒更小 0-3 mm 的產品,
稱為小品(Shohin)雙紅級硬質,
不過我認為對我來說顆粒稍小了一點。
赤玉土是甚麼?
赤玉土的名稱來自日文的「紅」與「球」兩個字,
這是一種火山黏土,
是從日本古老柳杉森林地底下三公尺處挖掘出來的,
而挖掘越深就越難取得。
這些黏土隨後以乾燥和烘烤的方式,
以移除任何的有機質和潛在的病原。
最後的步驟是加以壓碎、篩選並分級成不同的顆粒大小,
然後加以封裝。
赤玉土由於保持水分和營養的能力佳,
卻又提供孔隙有利於水分的引流,
因此受到很多盆栽愛好者的愛用。
赤玉土在受潮變濕時顏色會變深暗,
很容易辨識土壤的乾燥程度,
這對盆栽玩家來說是很有用處的。
赤玉土的陽離子交換容量(CEC)非常的高,
意思是能從水中汲取出陽離子,
例如鎂、鈣和鉀離子等等,
而且加以保持並有利於植物根部的使用。
赤玉土的功用就很像是陽離子交換樹脂,
可將家用自來水加以軟化,
除了以鈉離子來交換鈣和鎂離子以外。
赤玉土是用氫離子來交換鈣和鎂離子,
交換出來的氫離子會和水中的碳酸氫根離子作用,
因而導致碳酸硬度(KH)和酸鹼值(pH)的下降。
也因為鈣和鎂離子遭保持於赤玉土內,
總硬度(GH)也會跟着下降。
要經過相當的一段時間和多次換水以後,
水質才會整個穩定下來。
赤玉土由於是烘烤過的黏土,
具有非常多的孔隙,
意味着底床將具有非常好的水流循環,
對於預防死角黑化和提供水草根部營養,
都有很好的效用。
籌畫
我建議有心嘗試赤玉土當作水草底床的玩家,
能選購我圖片所介紹的包裝等級。
有些赤玉土等級顆粒很軟且易碎。
另一個缺點是,
赤玉土包裝內的粉塵很多,
需要進行多次的清洗。
我們有兩種做法。
如果不在意碳酸硬度巨幅下降的話,
那麼赤玉土就可以直接鋪設入缸並逕行使用。
在此建議進行定期大量換水,
以減緩碳酸硬度的巨變。
我自己的經驗是,
每天換水幾乎達兩個星期,
水族缸才整個穩定下來。
另一種做法是,
先用總硬度提升劑來處理過,
在水族缸外加速此一穩定的程序。
在浸泡了一個星期以後,
徹底的清洗後才放入水族缸使用。
這麼一來碳酸硬度的下降程度,
便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緩和。
另外的計畫還有,
從其他水族缸或過濾器內取得一些汙物,
並先放入水族缸底部,
然後才鋪設赤玉土。
這樣的做法能加速底床的細菌培養,
並且加速底床的成熟。
在水族缸底面灑一些泥炭苔,
也有助於細菌和水草根部的成長。
同樣的,
灑一些奧斯摩肥(Osmocote)也能提供根部緩釋性的營養。
上述的幾種做法可以部分或全部一起運用。
至於該用多少份量的赤玉土,
基本通則是:
水族缸的長(cm)x 寬(cm)x 底床高度(cm)/ 1000
這就是我們所需底床的公升數量。
設缸
水族缸資料:
雷朗 200 公升水族缸
伊罕 2028 過濾器
外置式二氧化碳擴散桶
喜多 ETH300 加溫器
阿卡迪亞 T5 燈管,約是一公升一瓦,每日點燈八小時
使用 PMDD 加磷酸施肥系統
我之所以要先處理過赤玉土,
是因為水族缸內有很多小蝦和一些魚,
要預防碳酸硬度的驟降,
這是燒烤過黏土的常見特質。
如果我們今天是全新設缸,
而且裏面暫時不會放養活體,
那麼這個步驟酒可跳過了。
我計算自己需要三包赤玉土才夠用。
這些赤玉土全倒進了大垃圾桶內,
裏面添加了一桶的水,
水裡添加了 120 公克的碳酸鈣、105 公克的硫酸鎂和 30 公克的硫酸鉀。
這個水溶液倒入垃圾桶後,
再繼續添加更多的水,
直到所有的赤玉土淹沒為止,
然後靜置一個星期。
水質會呈現可愛的紅褐色,
在沉澱後會如圖所示。
浮在水面的東西是小樹根,
這是在採集赤玉土的時候一起挖掘上來的。
這些小樹根和赤玉土同時進行了烘烤,
所以是非常安全的,
聞起來也有泥土的味道。
經過一星期以後,
這些赤玉土已經徹底洗淨了。
我發現最方便的做法,
是用廚房的濾網和自來水來洗滌,
我把洗淨的赤玉土放入袋子內儲存。
這是在洗滌赤玉土時所蒐集的水看起來的樣子。

一切準備就緒。
一個放魚的桶子,
三袋洗滌過的赤玉土,
一小袋泥炭苔,
挖底砂用的勺子,
放水草的托盤。

首先把水草拔出來。

現在把魚蝦也撈出來,
移除舊底沙。
我用的這個勺子很好用,
上面有細孔可以排水,
讓整個過程進行容易多了。
令我驚訝的是,
舊底沙並不是那麼髒,
也沒有發黑的缺氧區塊。
藍綠藻則是沿着底砂的玻璃面生長。

水族缸在清空並清洗以後,
現在是放入底砂的時候了。
不過我先在缸底鋪設了薄薄的一層泥炭苔。
鋪設的厚度恰好讓我們能見到缸底玻璃即可。

在這層之上,
我先鋪上了一公分多的赤玉土。
這是為了預防在添加汙物時泥炭苔的攪動。
將過濾器清理乾淨以便蒐集越多汙物越好。
然後再蓋上一層很平整且薄薄的赤玉土。

剩下的赤玉土下現在可以倒入了。
前景的厚度約 5 公分,
後景的厚度約 9 公分。
最後剩下了約 1/4 袋的赤玉土,
這和我先前的推測算是相當接近了。
飛盤很適合用來水族缸加水的時候使用,
不會引起水質的混濁。

添加了一些水以後,
開始放入沉目和種植水草。
水草的種植比我想像的容易多了。
我原本以為會有很多水草浮起來,
但結果一棵水草也沒鬆脫。

把水加滿,
放入魚蝦。
喝杯咖啡,
然後拍照。
水質還蠻清澈的。

我花了幾乎一天的時間來重新設缸,
但我現在要說這是很值得的。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
新的赤玉土底床比原本的矽砂好太多了。
隔天水質就已經清澈無比,
從四尺缸的一邊可以直接看透另一端。
我進行了總硬度和碳酸硬度的測試,
看看水質有何變化。
我所添加的自來水是 3.3 KH 和 5.6 GH。
幾個小時候 KH 還是 3.3,
不過 GH 升到了 11.2,
比我預期的高很多。
最可能的原因是,
赤玉土在前置處理以後,
並未徹底洗滌乾淨。
經過了 24 小時以後,
水族缸的 KH 是 3.3,
而 GH 則是 13.4。
總硬度又增高了一些。
這沒啥好擔心的,
因為我比較在意的是 KH。
碳酸硬度維持穩定,
正是我原本的目標,
所以至目前為止都沒問題。
現在要看看一個星期後的變化,
換水過後會將總硬度調回正常的程度。
我現在思索的是,
或許我的前置處理溶液濃度過高了。
也許用一半的濃度就已經夠了,
不過這都只是猜測而已。
結語
赤玉土的效果到底如何,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可是我真的沒法回答。
我唯一知道的是,
比我先前用的矽砂還要好,
尤其是椒草的栽培,
我從來就沒這麼成功過。
由於底床所含的營養很少,
最好要用水體施肥的方法,
例如估計指數(EI)施肥法,
或者 PMDD + 磷肥施肥系統。
雖然底床的顆粒大小從 0-6 mm 都有,
我發現大部分的顆粒都是 3-4 mm 大小,
只有少數幾顆達約 6 mm 的大小,
正如本文中的圖片所示。
對我來說這已經近乎完美了。
我測試赤玉土做為底床至今已經超過一年了,
至目前為止都很棒,
可是我注意到了,
當底床受到攪動時,
會產生一些「粉塵」。
岩板或石頭大型飾物,
並不建議放置在赤玉土上方,
以免將赤玉土壓碎。
看過天野尚著作的人,
可能也已經發現了,
天野尚在改用黑土以前,
有好幾個早期的缸子也是使用赤玉土。
我自己卻是在用了赤玉土以後才發覺的。
最後,
我到底花了多少錢?
每一包 14 公升(約 10 公斤)的赤玉土,
在英國這裏盆栽用品店的售價是 6.5 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