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背金龍飼養問題總匯(下)

過背金龍飼養問題總匯(下)

一、燈光和環境的影響究竟是怎麼回事?

過背金要用白色環境是為了催框亮底,6排提前表現,很多人這樣認為。為什麼能催框亮底,6排提前表現?這恐怕就不是每個人都會說的清了。

過背金用白管超光和白色環境誘色已經是廣泛被接受的方式了,當初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很多魚友認為有礙於金質的顯現,而摒棄不用;後來漸漸地用的人多了,也開始嘗試,但一到30公分就早早轉換了背景,放進黑缸里欣賞金質去了。經過一段時間,有沒有注意到,買回來的過背金怎麼隨着生長不是那麼光潔亮麗了呢?這是怎麼回事?怎麼避免?

很多魚友也用白色環境,但覺得此種方式過於單調,於是有的種植水草,有的鋪底沙或者放很多其他東西以及混養魚只。也有一些魚友找個什麼白色的幔子一圍了事;或者乾脆使用四面通透的魚缸飼養。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表現退步的原因。

白色作為現在過背金龍幼魚時期使用的主要環境因素,其作用一般認為主要是在於營造環境色方面。白色往往搭配的是超光燈管。在這樣的組合下,環境色發揮的作用不再單是環境顏色深淺,更重要的是配合超光燈管製造出了一個高亮度的環境。特別是缸底的白色底板尤其重要,因為那是上部燈光直射的區域,它反射的光線是最多最足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根燈管實際上發揮了遠大於其自身在其他環境下的照明效果,而且投射到魚體上的光線來向均勻,照度充分,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到魚鱗表面的色素細胞。而實踐證明,光線的充足程度和魚鱗表面色素的堆積厚度有密切關係。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金質、底粉、金粉都能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至少是濃度方面(其他方面稍後討論)。白色環境實際上是與上部白光照明搭配使用的一種手法,它們共同作用方才具有最大化的效果。如果底部白板的面積遮蔽過大,或者四周白色貼的不夠緊密,或者魚缸處於四面通透,那麼無疑是浪費了大量的光線,使大多數光線不能通過白色的環境反射到魚身上,而白白流失了,這是很可惜的。

二、什麼時候轉背景呢?

在適合的白色環境下,魚的金質、底粉、金粉的濃度會達到最大,但也許肉眼看上去不是最金的。這很正常,因為環境色淡化了魚體的色度表現。30公分以後,很多人就會轉背景了。 為了追求更金更高的表現而將魚轉入深色的背景中飼養,這是普遍的做法,無可厚非。很多魚友現在喜歡買25~30公分的魚,這個尺寸的魚表現穩定,也更容易飼養。拿到手上為了要看到“金”的表現,直接就採用黑色或者藍色環境飼養。

但很多轉入深色背景的魚在經過1~2個月以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表現退步。為什麼呢?

因為魚的表現還沒有最終穩定,環境色,或者說得更透一些,鱗片色素堆積厚度受所吸收光線量的影響還很大。所以從轉入黑色環境的時候起,鱗片色素的飽滿度就在一點點減退,只是這個速度比較慢,慢於體色在深色環境下加深的速度。所以會在轉換背景之初看起來的確金了很多;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鱗片色素的飽滿度進一步下降,特別是還不穩定的底粉下降得最快。這時候會感覺魚的光澤度明顯不如剛轉換背景一周時候的樣子。再往後,鱗根會由藍色逐漸變化成黃綠色的底色,這時候說明底粉已經相當薄了。同時感覺吃框現象明顯加劇,因為底色薄了,金質的降低速度比底色變薄的速度慢所以自然金質會向鱗片內側蔓延。如果很不幸地飼主又有大量餵食的飼養習慣,那麼表現會褪的更快。

30公分本來對於過背來講就是一個比較微妙的飼養階段,幼魚時期的表現方式即將告一段落,成熟時期的金框發色尚未來臨,整體發色處於相對停滯的狀態,這時候飼養上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容易造成幼魚時期的誘色效果前功盡棄,很多魚友就是這樣看着金金的中魚一點點返垢失去光澤,無奈地度過30~45公分的階段。

在販售中,很多採用這種“時間差”的手段,將白色環境下鱗片色素表現厚實飽滿的魚放到深色缸里,魚在1周內會變的又金又漂亮。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買到了魚最好還是用白色環境養一段時間,觀察表現是否已經穩定,再考慮是否進行環境色的轉換。

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忍一忍,等魚的表現進一步穩定了再考慮背景轉換問題,40公分以後相對來說要穩定得多。

三、藍底就一定要用黑色背景嗎?

不是的。一般黑色背景的飼養方式是搭配水下燈。水下燈是單側照明,其優點是照明效果直接,不經過水麵等等其他界面的反射和削弱就直達魚體表面;因為它是單側照明,所以魚體的顏色會變得很深,已有的發色會很明顯;缺點是強度可能會不夠,而且光譜比較單一,一般認為水下燈有一定的鎖框效果。

但是,對於表現尚未最終固定的魚,這種方式不見得是一個馬上可以用的辦法。黑色環境下,光線不像白色環境下那樣會充分反射到魚體上,相反,會被大量吸收。缸內的光源來向是非常單一的,僅有燈管一個發光體。在這樣的環境下,藍底的魚會縮框,但底粉會變得比較薄。相反,如果用白色環境飼養藍底過背,底粉會變得厚實起來,加上水下燈,照樣能看到縮框的效果。時不時可以搭配上部照明,給鱗片補補光(不過不要太多),也是不錯的選擇。

金底的魚在這種飼養方式下,也會看到很明顯的保底效果,鱗框會變得很犀利,框底涇渭分明,一魚兩玩,很有意思。日本一些玩法對紅龍也採用這種方式,也有很好的效果,飼養的魚鱗底乾淨,框底分明,顏色厚實,不色散。以前覺得紅龍養在白色環境下很挑戰,實際上,也是一種很好的誘色手段,掌握了訣竅,甚至比黑色環境下更能凸現魚的潛質與魅力。

四、藍底用弱光是怎麼回事?

很多前輩說,真正的藍底過背不用燈光。這句話有道理,但又不全對。
前邊說過,光線會加大底粉底色和金質的濃度。但另一方面,也會加深鱗垢的色素沉積,使得6排這樣受到上方光線直射的區域本已浮現的底色變得不太明顯,延緩底色“過背”的速度,而藍底過背的“過背”表現正是焦點問題。同時,過強的光照也會造成金頭金粉的收斂(其實是被底垢色加深而覆蓋)。

真正的藍底不是帶有藍色底色的過背,而是真正正統的藍底魚。和目前大量存在的藍底和諸多改良版的藍底不同,那是非常獨特的魚,金質的表現非常弱化,鱗框不論怎麼養,也難以吃進鱗底。所以,這樣的魚不怕弱光的考驗,只要控制住生長速度,鱗底的顏色不會發生由藍向黃綠的轉變,因為它只有藍,沒有別的底色;就像高級的紅龍只有紅而沒有橘紅或者黃色一樣。同時,鱗框因為金質一環非常弱,所以不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和燈光條件下,都不會表現的很強,不用擔心吃框等等問題。

這樣,在弱光條件下,底色仍然藍底,金質不再是考量的重點,6排又可以更早表現,難怪會說,藍底不用燈光了。

但是,這樣的方式下飼養,必須有高超的壓魚技巧,換句話說,就是怎麼也不能讓魚長的太快,還要避免生長障礙。不然別說5排,4排也會因為快速生長顯現底垢。所以既然這樣,倒不如在有一定光線的環境內飼養,同時對生長速度進行適當的控制,放在自然光線充足的地方也是不錯的選擇。個人認為,白色環境仍是可取的,只是不要搭配上部燈,瓦數也要控制,用水下燈放在中部避免照射6排,這樣的搭配下會出現非常好的效果。當然所有這些都是以優良的水質作為前提的。

五、不同階段誘色效果的固定怎麼認識?

有人認為,所有的誘色手段都不過是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認為血統到位的魚一定能達到所期望的表現,故而對於誘色的方法和精謹的飼養方式不以為然。但我要說一句老話“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沒有條件,這變化起來也是很難的啊。

很多魚友追思在大量改良出現以前那些“純種”的魚,懷念那些隨着成長逐漸煥發出光彩的個體,所謂“晚熟”的類型。事實上,90年代時期的那些魚因為當時沒有成熟的誘色技巧,所以很多是按照自然節奏慢慢表現出內在的光芒。現在這樣的魚沒有了嗎?不盡然。只是這樣的魚因為商業需求也採用了誘色的手段,表現提前綻放,而反被誤解了。

在35公分以前如果撤換掉誘色的手段因素,魚是比較容易還原到本來面目的。誘色的手段和以往惡劣的激素藥物揚色有本質區別,它是用非化學的方式,通過改變環境因素激發魚體內自身的適應機能從而達到提高表現度的目的,對魚是無害的。在表現固定以前,所有這些顯現出的表現都是魚對環境因素適應的一種應激反映,所以刺激消失就會慢慢回到原來的自然狀態。這種自然狀態下魚呈現的面目就是很多追求復古的魚友津津樂道的。但並不是復古的魚就不會對誘色手段出現反應。很多人說以前的美拉藍如何如何,姑且不論還有沒有這樣貨真價實的魚,如果把美拉藍也從小放入誘色手段的缸內飼養,它的底色也同樣會變得厚重起來而缺少“層次感”,不信的話如果用李阿四的魚試試就知道了,那樣復古的魚,同樣會出現類似的現象。所以,魚的改良是一方面,飼養方式也是一個方面啊。

不同血統的魚(改良和混種程度不同)如果在同一誘色環境下呈現出的表現也不同。只有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比較才具有意義;反之用以往的照片或者觀念中沒有用環境誘色過的魚與現在採用了環境誘色的魚進行比較是有失偏頗的。

等到表現固定了,大約18~20個月的魚,這時候轉換背景就可以考慮了。同樣,轉換背景之初不同飼養歷程的魚的比較也是很難的。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採用了環境誘色和控制生長兩大基本方法的魚表現優於只用一種的,只用一種的優於一種都不用的。至於飼養觀念那是個人觀點,優劣見仁見智。經年之後,相同血統的魚表現會逐漸靠攏,幼年養功比較粗糙的魚會逐漸有顯著的提升。但養功的漫長經歷仍會給魚留下可尋的印記。

分享到Facebook

最新文章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