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片的發色是龍魚整個發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鱗片的發色現象值得我們仔細研究。本人自己有些小心得,在此給大家大概介紹下,只為拋磚引玉。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的是,龍魚發色不是發生在鱗片角質上的,而是覆於外露的鱗片表面的一層厚約0.1-0.2毫米的鱗膜上。就是說,平時我們所說的鱗片實際上包括了鱗片角質和鱗膜兩個部分。鱗片角質和鱗膜的生長又有各自的規律,其中,鱗片角質的生長是如同樹木般發生在鱗片圓形區域的外側,而鱗膜的生長發生在圓形區域的中心處。這就解釋了為何溫帶魚類的鱗片會出現年輪般紋路和龍魚底色移位的情形。
龍魚鱗片的外露部分是整個圓形鱗片中約90度切角的環形部分。在鱗片的生長過程中,外側逐漸擴大和內側逐漸被前邊鱗片遮蓋的過程不斷發生着。被遮蓋部分的底色發色隨着鱗膜從中心區域的不斷分生被逐漸推移到靠外側更廣大的鱗片面積上,這種情形如同陸地在大陸架上漂移一般。這就使得底色在此被推移和稀釋的過程中出現逐漸淡化傾向之現象。此現象的嚴重程度又與底色區域色素細胞的分裂周期和次數有密切關係。
另一方面,鱗片角質的分生旺盛區域位於鱗片外側,並且其分生的旺盛程度與營養和水溫水質有密切關係,故在魚只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角質與鱗膜不相協調的問題。再加上鱗膜上附着的色素細胞這一因素,所以討論此話題至少需要考慮以上三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如果有過觀察龍魚脫落鱗片的經驗就不難發現,鱗膜覆蓋鱗片角質總是在角質的邊緣長出半毫米左右的狹長區域,這就是所謂第一鱗框的主要部分。龍魚鱗片的發色也是從此處開始進行的。這一區域是鱗膜上成熟發色(紅或金)的源泉,其上的色素細胞的分生活動最為旺盛。由於成熟發色較之底色發色具有更為強烈的覆蓋作用(主要由於其細胞排列形態更為密集,對光的分色作用更為明顯),故在鱗膜向外側推移的生長過程中,此區域色素細胞的活躍程度和狀態對發色表現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所謂細框,即成熟發色的區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局限於鱗膜長於鱗片角質的區域,保持其範圍內色素細胞的活躍程度在適當的範圍,活躍區域不向鱗片內側擴展。同時,內側鱗膜上的色素細胞分生能夠達到較高水平。
說到底,鱗片發色就是角質、鱗膜和其上的色素細胞三者的“三國演義”。鱗片角質的生長容易受到營養和溫度等方面的影響,后二者相對而言受影響程度要小許多。故討論如何控制發色的問題事實上就是如何協調以上三者關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