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很多魚友之前也許養過很多種魚,但還是最鍾愛羅漢的靈性和霸氣,同樣,為了追求從小養成的成就感、享受期間的驚喜變化,喜歡從小苗開始養起。下面就挑選羅漢苗子和飼養養羅漢苗和大家分享一點經驗。
一、挑苗的調研工作
決定苗子未來發展的最大因素是自身的基因,飼養環境只是誘發基因顯性化的輔助條件。選擇小苗就等於賭博,為了降低風險,最重要的就是摸清苗子的來源,客觀講進口苗子的品質比地產苗目前還高很多,起頭的幾率也大很多。選苗前最好先摸一下商家的底細,是否有國外進貨的渠道和能力。可以看平時的包裝箱或通過平時對店內成魚品質的觀察,也可以直接看苗的品質。網上有不少文章是關於口苗和本地苗區別的帖子,還是不錯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a、對於珍珠類,看珠點、亮片是比較好判斷方法
- b、對於紅馬,進口苗都是墨跡一條龍,上下魚鰭有淡粉色
- c、金花類很難說,泰金的表現很相對容易看出來,馬來金花尤其是幻彩、彩虹這些偏原始版型的經典金花小苗時判斷還是很需要功夫的
二、挑苗的時機選擇
最好的挑苗時機是2個月以內,最好1個多月左右,魚苗在2-3cm大小。首先,這個階段來的貨被國外漁場篩選過的幾率比較小,被本地魚商篩選過的幾率也相對小很多,落到魚友手裡的好魚的概率也就大很多。
其次,這個階段是最好的灌苗時期,起不起頭很大程度上就看這個期間的飼養環境了,過了5,6cm再從魚商手裡混養的撈出來,尤其是珍珠類的,很少有好表現的了。因為競爭太激烈,魚商成本因素,餵養頻率、每個魚苗能夠得到的營養、活動空間、休息環境都相對較差,在這種環境下,很難儲存蛋白質,起頭的。
三、挑苗的方法
網上有很多這方面的帖子,不在重複了,大概都差不多。基本原則:
- a、體型好、前額寬闊、隆起、體色鮮艷、珠點多、墨跡清晰(個人喜好)、沒有致命身體缺陷(魚鰭、魚鰓)
- b、有斗性、一般2-3cm裡面的頭魚都不錯
四、魚苗的飼養環境
1、飼養方式
a、強烈推薦8cm以下建議大缸加隔板方式飼養,配備強大的過濾:大缸可以配備強大的過濾系統,小苗吃得多拉得多,水質有很好的保障。然後加大水流衝擊,主要是水流動強度大,對小苗三鰭發展很好,而後加隔板,不進傷不到其它魚,又可以激發魚的鬥志,可以激發其中佼佼者顯露頭角。
最開始加隔板的幾天,單隔出來的魚總是想回到混養的魚群中,讓他有種安全感,但習慣一個星期左右後,小苗的鬥志和領地感就非常明顯了,開始隔板爭鬥,這對激發魚的發展很有好處。缺點也有,相對弱勢的魚即使傷不到也會嚇到起斑馬紋,對他的發展不好。但回過頭來想想,咱們賭苗,也就想5條,10條中出一條好魚就行了,並不指望條條都好。如果過早單養,由於多數魚友都是上班族,平時很少有時間在家逗魚,很可能優越的環境使得羅漢本身的野性消失,互動性和身體抵抗力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b、建議10cm以上單缸飼養,加合適的沙包
這麼大的魚是否起頭基本已有定數,如果繼續加隔板不利於他的發展,也影響還有希望但是被壓制的魚的成長。此時應該單獨飼養,提供充足的飼養空間,一般羅漢缸長80cm-120cm,寬度45-50cm,高度大多數魚友說高缸好,高缸活動空間大,觀賞面大是優點,缺點是不利於打掃,最重要的是如果過濾系統不夠強大,水流打不下來,水質很難保證,所以個人認為還是要根據自己配置的過濾系統決定,70cm左右是一個不錯的折中點。添加合適的沙包有利於激發羅漢的鬥志,對起頭和增色、促進消化都有好處,增強互動性,鸚鵡比較可憐一般是最佳羅漢伴侶。
2、過濾選擇
羅漢吃得多、排泄也多,強大的過濾系統是保證水質的關鍵。個人認為:底濾溢流最佳、外濾/上濾+滴流其次、亦可外濾筒或上濾配置一個內置潛水泵幫助水循環。3、充氧
有條件的話可以加一個充氧泵,羅漢是高氧魚,充足的含氧量對魚苗生長很有幫助。缺點是如果在高含氧量環境生長的魚,萬一斷電或停止充氧有死魚的危險。4、底砂
可以放一點對水質影響不大的,顆粒適中的底砂供魚兒玩耍,如果沒有強大的過濾系統而您又不是每天都勤快的抽糞便的話,建議不要鋪滿,薄薄一層或一些就夠了。5、糞便抽取
盡量每天都抽一下,然後適量補水,對水質和魚苗新陳代謝都有好處五、魚苗的餵養
2-3cm是選擇魚苗的最佳時期,也是灌苗的黃金期。此時選擇的魚苗在合適的飼養環境下的生長速度和變化是比較驚人的,有時一天一變,這也是養苗的魅力所在。所以建議魚苗期間一天保證3-4頓,上班族中午都沒有辦法在家,建議早餐,下班回來后6-7點喂一頓,喂完后陪愛魚互動一會兒,待到魚苗消化后,晚上9點再喂第三頓,10點-10點半關燈休息。餵食魚苗期間紅蟲是不二的選擇,挑選體色通透的活紅蟲,清水沖洗乾淨冷凍,餵食時取出一小塊解化后餵食。如果紅蟲質量比較好,只需清水沖洗幾次即可冷凍,如果是暗紅色的、雜質很多的,可以考慮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泡幾分鐘,多次投洗后冷凍;有的紅蟲聞起來有異味,建議不要買,容易得病。苗在2-3cm時,咀嚼能力一般,可以將紅蟲剪碎餵食,稍大后可以觀察能夠一次吞下幾條紅蟲后就不必再剪了。
飲食搭配:一般早餐和下午茶喂紅蟲,晚餐喂碎蝦肉或去頭刺的小河蝦(注意河蝦買來后要消毒),蛋白質含量高,有利於晚上魚休息后儲存蛋白質和脂肪。小苗愛活動不會得腸炎,但為了保證消化系統健康發展,建議餵食后1-2小時后再關燈讓魚休息。也有魚友喂自製漢堡,我手笨沒做過,如果配方易消化,應該也不錯。千萬不要喂大麥蟲,成魚后也不要喂,不易消化,易得頭洞。
六、魚苗期魚病防治
小苗不會得腸炎、頭洞,不需要除內寄。病基本都是由於水溫或水質變化引起的外寄。最常見的就是白點,處理方法最好是用老三樣,“升溫、加鹽、換水”,最保險。升溫到31-32度,加大鹽,每天換水1/5~1/4,換水的水溫與魚缸內溫度相同或略高1度,不要直接到在魚身上。注意觀察,如果狀態穩定繼續按照此方法處理,一周內白點可除。如果不起作用,白點嚴重,可採用葯浴,白點凈、硝酸亞汞都可以,但要注意劑量,防止毒死小魚。小苗加藥后一般都會狀態很差,會躲在加熱棒後面不出來,適應兩天就好了,只要劑量沒有問題,不用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