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一條魚,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會看到牠的新聞,
牠的新聞故事,正是反映了一場本土原生溪河魚生境被破壞與保育之間的角力。
2001年
漁護署淡水魚類工作小組在全港郊公園,進行了約兩年期的淡水魚基線普查。
北江光唇魚,只在大嶼山和港島數條溪澗有記錄。
由於牠的分佈地點很少,因此被定為「稀有」品種。
2003年初
1月出版的第四期《香港物種探索》中列出幾種『具保育價值的淡水魚』,
第一條列出的便是北江光唇魚。
2003年底
東涌河其中一段330米長的河段,遭向迪士尼供應石塊的副承建商非法採石工程破壞,
棲於其中的生物首當其衝,包括了北江光唇魚,事件遭環保團體揭發,
在傳媒爆光,並報導了北江光唇魚這種香港稀有的魚。
事後有關承建商被判罰,同時展開香港首個天然河溪修復工程,將破壞的河段『還原』本貌。
2004年
『經過兩個月的複修工程後,已大致恢復原貌;
漁農自然護理署至今已錄得超過20種的魚類及水生昆蟲在該段河道出現。』
(摘自政府新聞網)
2005年3月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東涌河復原進度報告》中提到:
『初步結果顯示,東涌河受破壞的河段現正逐漸復原....
最值得注意的是,一種具自然保育價值的稀有魚類品種──北江光唇魚已重新在經修復的河段出現。』
2006年8月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在該河段考察時,卻又發覺情況變壞:
『發現大量沉積物從上游沖刷而下...然而今次河流面對的威脅可能比挖石事件更為嚴重...
罕有的北江光唇魚和常見的異鱲,現在都消失無蹤,我們懷疑受影響河流範圍可能長達二公里。』
並指出當時『路政署正進行大型東涌道擴闊工程』。
2007年
北江光唇魚的原生生境遭逢非法破壞,得到政府及立法會正視及復修,
一年後卻又再遭逢劫數,更懷疑是政府的道路工程引致。
那北江光唇魚現況究竟如何呢?
最近,我和熟識香港各山澗路線的網友獵隼,到了一處溪澗視察。
在較下游位置看不到北江光唇魚影蹤。
溯流而上約一小時,開始見到了零星一兩條北江光唇魚背影在水影中晃動。
最後在一個小潭落水視察。看見一群約5-6條的北江光唇魚小群,
牠們對外來者非常有戒心,即時躲藏在潭低石洞中。
待了一會,才有一兩條北江光唇魚出來在遠處游動,於是把握良機拍攝。
由於牠的分佈地點很少,因此被定為「稀有」品種。
北江光唇魚辨認特徵是黃色的身上長有五至六條黑色直條紋。
外表不算很華麗,但也不失為一條精緻的淡水魚。
北江光唇魚生活於石礫底質的溪流,這裏是牠的理想居所。
牠們以刮食著生藻類或苔蘚為生,也吃各種河底小生物。
這水潭水質清澈,陽光充足,石面上生長了很豐富的綠絲藻,成為北江光唇魚主要食物來源之一。 北江光唇魚個體中等大,最大體長150 mm。
在國內分佈於福建和浙江南部各水系。 可惜,原本理想的居所,除了遭受城市化發展的破壞,平日也有可能被郊遊人士污染,
潭中便看見一具很礙眼的燃氣爐,相信是缺德的郊遊者用後棄置之物。
觀察中的北江光唇魚數目真的很少,而且對人很抗拒,不易接近,也不易拍得近距離照片。
當同水域中的異鱲在身邊擦身而過,牠們依然刻意保持距離,
不過如果天然生境不斷受到破壞,這種警惕性的自保意識也保護不到這稀有的魚了。
小檔案:
北江光唇魚,又名北江厚唇魚(Acrossocheilus beijiangensis)
舊名為溫州光唇魚(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
鯉科>䰾亞科>光唇魚屬
後語:
文首提及上述的溪流若不是有稀有品種棲息,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理會一條溪流的命運,
四川卧龍的原始竹林,若不是有大熊貓的原故,相信早已被開墾成農地。
保育,有時是需要『動物明星』去代言爭取權益。
上一仗,香港鬥魚原本是很有條件成為代言明星魚,卻得不到傳媒關注,慘烈地輸掉了深涌濕地,
今次,北江光唇魚對抗米奇老鼠間接引起的環境破壞,引起了各方關注,才得以暫時保住了一條溪流。
原生溪河魚生境被破壞與保育之間的角力,誰勝誰負,還沒有定案,
但肯定是一場漫長的暗鬥。
生態影片:
相關新聞及資料:
http://sc.info.gov.hk/gb/www.news.gov.hk/tc/category/environment/040707/features/html/040707tc04001.htm
http://www.wwf.org.hk/chi/conservation/intro/old_tungchungriver_130104.php
http://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panels/ea/papers/ea0324cb1-1133-5-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