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一条鱼,近几年几乎每年都会看到牠的新闻,
牠的新闻故事,正是反映了一场本土原生溪河鱼生境被破坏与保育之间的角力。
2001年
渔护署淡水鱼类工作小组在全港郊公园,进行了约两年期的淡水鱼基线普查。
北江光唇鱼,只在大屿山和港岛数条溪涧有记录。
由于牠的分布地点很少,因此被定为「稀有」品种。
2003年初
1月出版的第四期《香港物种探索》中列出几种‘具保育价值的淡水鱼’,
第一条列出的便是北江光唇鱼。
2003年底
东涌河其中一段330米长的河段,遭向迪士尼供应石块的副承建商非法采石工程破坏,
栖于其中的生物首当其冲,包括了北江光唇鱼,事件遭环保团体揭发,
在传媒爆光,并报导了北江光唇鱼这种香港稀有的鱼。
事后有关承建商被判罚,同时展开香港首个天然河溪修复工程,将破坏的河段‘还原’本貌。
2004年
‘经过两个月的复修工程后,已大致恢复原貌;
渔农自然护理署至今已录得超过20种的鱼类及水生昆虫在该段河道出现。’
(摘自政府新闻网)
2005年3月
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东涌河复原进度报告》中提到:
‘初步结果显示,东涌河受破坏的河段现正逐渐复原....
最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具自然保育价值的稀有鱼类品种──北江光唇鱼已重新在经修复的河段出现。’
2006年8月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在该河段考察时,却又发觉情况变坏:
‘发现大量沉积物从上游冲刷而下...然而今次河流面对的威胁可能比挖石事件更为严重...
罕有的北江光唇鱼和常见的异鱲,现在都消失无踪,我们怀疑受影响河流范围可能长达二公里。’
并指出当时‘路政署正进行大型东涌道扩阔工程’。
2007年
北江光唇鱼的原生生境遭逢非法破坏,得到政府及立法会正视及复修,
一年后却又再遭逢劫数,更怀疑是政府的道路工程引致。
那北江光唇鱼现况究竟如何呢?
最近,我和熟识香港各山涧路线的网友猎隼,到了一处溪涧视察。
在较下游位置看不到北江光唇鱼影踪。
溯流而上约一小时,开始见到了零星一两条北江光唇鱼背影在水影中晃动。
最后在一个小潭落水视察。看见一群约5-6条的北江光唇鱼小群,
牠们对外来者非常有戒心,即时躲藏在潭低石洞中。
待了一会,才有一两条北江光唇鱼出来在远处游动,于是把握良机拍摄。
由于牠的分布地点很少,因此被定为「稀有」品种。
北江光唇鱼辨认特征是黄色的身上长有五至六条黑色直条纹。
外表不算很华丽,但也不失为一条精致的淡水鱼。
北江光唇鱼生活于石砾底质的溪流,这里是牠的理想居所。
牠们以刮食着生藻类或苔藓为生,也吃各种河底小生物。
这水潭水质清澈,阳光充足,石面上生长了很丰富的绿丝藻,成为北江光唇鱼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北江光唇鱼个体中等大,最大体长150 mm。
在国内分布于福建和浙江南部各水系。 可惜,原本理想的居所,除了遭受城市化发展的破坏,平日也有可能被郊游人士污染,
潭中便看见一具很碍眼的燃气炉,相信是缺德的郊游者用后弃置之物。
观察中的北江光唇鱼数目真的很少,而且对人很抗拒,不易接近,也不易拍得近距离照片。
当同水域中的异鱲在身边擦身而过,牠们依然刻意保持距离,
不过如果天然生境不断受到破坏,这种警惕性的自保意识也保护不到这稀有的鱼了。
小档案:
北江光唇鱼,又名北江厚唇鱼(Acrossocheilus beijiangensis)
旧名为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
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
后语:
文首提及上述的溪流若不是有稀有品种栖息,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理会一条溪流的命运,
四川卧龙的原始竹林,若不是有大熊猫的原故,相信早已被开垦成农地。
保育,有时是需要‘动物明星’去代言争取权益。
上一仗,香港斗鱼原本是很有条件成为代言明星鱼,却得不到传媒关注,惨烈地输掉了深涌湿地,
今次,北江光唇鱼对抗米奇老鼠间接引起的环境破坏,引起了各方关注,才得以暂时保住了一条溪流。
原生溪河鱼生境被破坏与保育之间的角力,谁胜谁负,还没有定案,
但肯定是一场漫长的暗斗。
生态影片:
相关新闻及资料:
http://sc.info.gov.hk/gb/www.news.gov.hk/tc/category/environment/040707/features/html/040707tc04001.htm
http://www.wwf.org.hk/chi/conservation/intro/old_tungchungriver_130104.php
http://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panels/ea/papers/ea0324cb1-1133-5-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