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iana Walstad
翻譯:Erich Sia
消毒增加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
諷刺的是,
有些觀賞魚繁殖家以常規的方式清洗和消毒缸子,
可能會增加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和魚結核病的危險。
環境分枝桿菌對大多數的化學物質(抗生素、清潔劑、漂白劑等等)比其他的細菌更具抗藥性。
舉例來說,
環境分枝桿菌對氯氣和氯胺的抗藥性,
是常見細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的 100 倍以上。
相對來說,
紫外線殺菌燈同樣能殺死環境分枝桿菌和細菌,
所以不會增加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
換句話說,
並不會造成環境分枝桿菌在整體細菌族群中所佔的比例。
翻譯:Erich Sia
消毒增加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
諷刺的是,
有些觀賞魚繁殖家以常規的方式清洗和消毒缸子,
可能會增加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和魚結核病的危險。
環境分枝桿菌對大多數的化學物質(抗生素、清潔劑、漂白劑等等)比其他的細菌更具抗藥性。
舉例來說,
環境分枝桿菌對氯氣和氯胺的抗藥性,
是常見細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的 100 倍以上。
相對來說,
紫外線殺菌燈同樣能殺死環境分枝桿菌和細菌,
所以不會增加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
換句話說,
並不會造成環境分枝桿菌在整體細菌族群中所佔的比例。
從培養環境分枝桿菌的實驗室步驟,
可以提供消毒劑為何能增加環境分枝桿菌的一個絕佳範例。
由於環境分枝桿菌的生長速度比其他細菌慢很多,
從病魚身上的環境分枝桿菌試驗室培養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
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殺死這些組織採樣內遭染污的快速生長細菌。
否則的話細菌將長滿整個培養皿,
要偵測環境分枝桿菌將是不可能的事。
實驗室工作人員以濃烈的雞尾酒化學物質(混合了氫氧化鈉、孔雀石綠和溫和的清潔劑)來短暫處理魚體組織,
之後才把樣本置入培養皿。
即便如此,
培養皿本身通常含有抗生素以便更進一步地殺死細菌,
許多環境分枝桿菌不可避免地會被殺死。
不過殘存下來的環境分枝桿菌,
此時在培養皿上不再受一般細菌優勢成長的影響,
就能夠無受限制的繁衍。
可以提供消毒劑為何能增加環境分枝桿菌的一個絕佳範例。
由於環境分枝桿菌的生長速度比其他細菌慢很多,
從病魚身上的環境分枝桿菌試驗室培養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
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殺死這些組織採樣內遭染污的快速生長細菌。
否則的話細菌將長滿整個培養皿,
要偵測環境分枝桿菌將是不可能的事。
實驗室工作人員以濃烈的雞尾酒化學物質(混合了氫氧化鈉、孔雀石綠和溫和的清潔劑)來短暫處理魚體組織,
之後才把樣本置入培養皿。
即便如此,
培養皿本身通常含有抗生素以便更進一步地殺死細菌,
許多環境分枝桿菌不可避免地會被殺死。
不過殘存下來的環境分枝桿菌,
此時在培養皿上不再受一般細菌優勢成長的影響,
就能夠無受限制的繁衍。
環境分枝桿菌在貧養(就是"清潔")足以餓死一般細菌的環境中,
能夠存活下來並繼續發展。
研究人員曾以實驗來證實,
他們把大腸桿菌和 M. avium 放在各自的挨餓介質(毫無營養)容器內,
經過了 10 天以後,
環境分枝桿菌的族群數量增加了 72 倍,
大腸桿菌的族群數量卻減少了 20 倍。
在營養豐富的條件下,
結果就很不一樣了。
在營養豐富的實驗介質上,
大腸桿菌的族群每 20 分鐘就增加一倍,
可是 M. avium 卻需要整整 15 個小時。
這個意思是,
在營養豐富介質上經過了 15 個小時以後,
每一隻單獨的 M. avium 分裂成了兩隻。
在此同時,
大腸桿菌已經以每 20 分鐘分裂一次(或分裂了 45 次),
而且理論上從一隻細菌增加至 40 萬億隻的細菌族群!
能夠存活下來並繼續發展。
研究人員曾以實驗來證實,
他們把大腸桿菌和 M. avium 放在各自的挨餓介質(毫無營養)容器內,
經過了 10 天以後,
環境分枝桿菌的族群數量增加了 72 倍,
大腸桿菌的族群數量卻減少了 20 倍。
在營養豐富的條件下,
結果就很不一樣了。
在營養豐富的實驗介質上,
大腸桿菌的族群每 20 分鐘就增加一倍,
可是 M. avium 卻需要整整 15 個小時。
這個意思是,
在營養豐富介質上經過了 15 個小時以後,
每一隻單獨的 M. avium 分裂成了兩隻。
在此同時,
大腸桿菌已經以每 20 分鐘分裂一次(或分裂了 45 次),
而且理論上從一隻細菌增加至 40 萬億隻的細菌族群!
在魚群達到"溶化"階段或感染到毒性特強的環境分枝桿菌時,
必要的時候可採取消毒或消滅的作法。
然而環境分枝桿菌肯定會再度於消毒過後的缸子內開疆闢土,
此外消毒過後格外乾淨的缸子剝奪了一般細菌生長所需的營養和有機質。
這些提供了環境分枝桿菌逐漸形成龐大數量的絕佳環境利基。
由於魚結核病感染有劑量依賴性,
所以數量是很重要的。
必要的時候可採取消毒或消滅的作法。
然而環境分枝桿菌肯定會再度於消毒過後的缸子內開疆闢土,
此外消毒過後格外乾淨的缸子剝奪了一般細菌生長所需的營養和有機質。
這些提供了環境分枝桿菌逐漸形成龐大數量的絕佳環境利基。
由於魚結核病感染有劑量依賴性,
所以數量是很重要的。
疾病來源。在 2004 年夏天拍攝此照片之前的幾個月,我直接在這個 170 公升缸子裡增添了幾隻新的電光美人(Melanotaenia praecox)。電光美人的狀況異常的差,沒有半隻活超過一年。其中一隻電光美人在照片的中央,在一旁的三線美人後來死於魚結核病。電光美人在我購買當時,可能就已經有慢性的感染,不過這隻魚在繁殖場並沒有問題。可能新魚對我這個特殊缸子內的環境分枝桿菌菌叢沒有免疫力,在我買回來"以後"發展出魚結核病。
表面浮渣是環境分枝桿菌的保存之處
有一份針對醫院治療水池的研究,
將水池不同部位的環境分枝桿菌做出了定量分析。
儘管有依據大眾健康標準進行維護和監控,
水池救生員遭到了呼吸道的感染。
研究人員最後證明水池是感染的來源。
水表的生物膜向水池所在的屋內空氣,
釋出了龐大數量的環境分枝桿菌(主要是 M. avium)。
環境分枝桿菌很容易以煙霧狀散開。
研究人員發現池水中的環境分枝桿菌數量非常少,
水池過濾器內則幾乎沒有環境分枝桿菌。
環境分枝桿菌在水表特別豐富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此處是脂質和親水化合物自然聚集的地方。
環境分枝桿菌對於脂質的營養格外偏愛,
對於脂質的代謝能力也比其他細菌還要好。
正如有一位研究學者曾指出,
環境分枝桿菌在大量水體中無法維持太久,
對於這些脂質豐富且親水性的細菌而言,
水中的極性太強(帶有電荷)了。
一旦來到水表,
環境分枝桿菌自己會在水表的生物膜發展起來,
在這個氧氣和脂質豐富的環境中,
能夠毫無拘束的繁衍。
此處是脂質和親水化合物自然聚集的地方。
環境分枝桿菌對於脂質的營養格外偏愛,
對於脂質的代謝能力也比其他細菌還要好。
正如有一位研究學者曾指出,
環境分枝桿菌在大量水體中無法維持太久,
對於這些脂質豐富且親水性的細菌而言,
水中的極性太強(帶有電荷)了。
一旦來到水表,
環境分枝桿菌自己會在水表的生物膜發展起來,
在這個氧氣和脂質豐富的環境中,
能夠毫無拘束的繁衍。
表面浮渣是環境分枝桿菌潛在的保存之處,
在這裡環境分枝桿菌得以逃過紫外線殺菌過濾器。
在戶外池塘中,
陽光的紫外線會殺死許多水表生物膜的環境分枝桿菌。
此外很多魚類也會吃水表的生物膜,
從而隨著每一餐把大量的環境分枝桿菌吃進肚內。
防止或移除水面浮渣,
是減少魚隻曝露於環境分枝桿菌的簡單預防措施。
在這裡環境分枝桿菌得以逃過紫外線殺菌過濾器。
在戶外池塘中,
陽光的紫外線會殺死許多水表生物膜的環境分枝桿菌。
此外很多魚類也會吃水表的生物膜,
從而隨著每一餐把大量的環境分枝桿菌吃進肚內。
防止或移除水面浮渣,
是減少魚隻曝露於環境分枝桿菌的簡單預防措施。
回到正常?這張近期(2009 年一月)照片是我的 190 公升缸子,裡面有好幾隻藍美人(Melanotaenia lacustris)是在 2004 年魚結核病爆發後倖存下來的,有幾隻現在可能處於慢性疾病的帶原狀態。為了預防魚結核病在未來造成問題,我使用了紫外向殺菌過濾器、預防水面浮渣的形成,並且很小心的監看魚隻健康。我相信這些手段有助於延長圖中所有魚隻的壽命達好幾年。圖中其他的魚種為電光美人和黃金美人(Melanotaenia herbertaxelrodi)的幼魚,都是我自己繁殖養大的。
水族缸和孵化場的環境分枝桿菌預防
商業性質的魚類孵化場很怕魚結核病。
大量的魚群在止水或不斷過濾循環的水族缸中,
總是最容易罹病。
就算孵化場提供了整體良好的條件,
總還是會有一些魚的免疫力較弱。
這些魚很容易因周遭的環境分枝桿菌發展成慢性魚結核病。
孵化場員工的工作包含許多缸子和大型的戶外池塘,
很可能不會發現到這些有問題的魚。
這些慢性感染的魚於是開始向魚群內散發出大量的環境分枝桿菌。
此外,
由魚體所散發出的環境分枝桿菌,
比仍在缸中吃有機殘渣的環境分枝桿菌,
更具有致病的能力。
病原微生物學中有個基本信條是這樣說的:
細菌在動物體內生長會增強其毒性。
魚結核病的爆發,
通常是引入新魚所造成的結果。
即使新魚在購買時並未罹病,
通常也是免疫力很低。
此外,
新魚通常要面對全新的微生物族菌,
包含了體內尚未有抗體的環境分枝桿菌品種。
通常是引入新魚所造成的結果。
即使新魚在購買時並未罹病,
通常也是免疫力很低。
此外,
新魚通常要面對全新的微生物族菌,
包含了體內尚未有抗體的環境分枝桿菌品種。
新魚的檢疫需要至少兩三個月才能檢測出魚結核病。
環境分枝桿菌的生長很慢,
所以疾病的發展很緩慢。
此外,
慢性染病的魚隻通常也針對身上的環境分枝桿菌,
發展出了某種程度的抵抗力,
所以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在外觀上看起來很完好。
在此同時,
我們原本的魚對新的環境分枝桿菌並無免疫力,
極易感染疾病。
為了讓這個潛伏的疾病公開明朗化,
我會從主缸中抓一隻魚和新魚一起進行檢疫,
此魚的作用是疾病的"哨兵"。
如果新魚被感染了,
那麼"哨兵"魚由於對新的環境分枝桿菌病原不具免疫力,
也會開始出現問題。
在另外一方面,
如果新魚和哨兵魚在檢疫期間都相安無事,
那麼就可以合理的放心新魚不會危害原本沒事的主缸。
環境分枝桿菌的生長很慢,
所以疾病的發展很緩慢。
此外,
慢性染病的魚隻通常也針對身上的環境分枝桿菌,
發展出了某種程度的抵抗力,
所以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在外觀上看起來很完好。
在此同時,
我們原本的魚對新的環境分枝桿菌並無免疫力,
極易感染疾病。
為了讓這個潛伏的疾病公開明朗化,
我會從主缸中抓一隻魚和新魚一起進行檢疫,
此魚的作用是疾病的"哨兵"。
如果新魚被感染了,
那麼"哨兵"魚由於對新的環境分枝桿菌病原不具免疫力,
也會開始出現問題。
在另外一方面,
如果新魚和哨兵魚在檢疫期間都相安無事,
那麼就可以合理的放心新魚不會危害原本沒事的主缸。
我也會在任何含有新魚的缸子裡,
短暫使用紫外線殺菌過濾器。
紫外線殺菌燈大幅減少水中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
因此降低了魚隻立即曝露於具致病力的環境分枝桿菌病原。
新來(通常也受到緊迫)的魚隻要給予寶貴的時間來發展抗體,
並且從新缸特有的環境分枝桿菌菌叢中獲得一些免疫力。
短暫使用紫外線殺菌過濾器。
紫外線殺菌燈大幅減少水中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
因此降低了魚隻立即曝露於具致病力的環境分枝桿菌病原。
新來(通常也受到緊迫)的魚隻要給予寶貴的時間來發展抗體,
並且從新缸特有的環境分枝桿菌菌叢中獲得一些免疫力。
表四:魚結核病的預防和處置。
就算我們一切都按部就班,
魚隻還是可能遭到感染。
有個研究實驗室的斑馬魚族群是從沒受感染的卵開始培養起的,
這些魚在最理想的條件中接受照顧,
良好的水質、紫外線消毒過濾器、每日餵食兩次等等。
死亡率非常的低,
但當一隻新魚出現表皮損傷與魚結核病吻合時,
實驗室管理人員變得非常警覺。
針對隨機採樣的 240 隻魚進行驗屍發現,
魚群其實早就發展出某個特殊 M. chelonae 品系的低度隱密感染。
此外,
研究人員發現同一 M. chelonae 品系出現在水族缸的周邊、過濾器的出入水管、底床殘渣和藻類等等。
研究人員推斷這個 M. chelonae 品系雖然毒性相當低,
但卻在整個實驗室中廣泛分布。
儘管進行了積極的搜尋,
研究人員始終無法找到感染的來源。
在這樣的情況下,
要消滅環境分枝桿菌變得極度的困難,
況且幾乎是不會成功。
現在沒有辦法治癒魚結核病,
在可遇見的未來也沒有。
採取預防手段以及良好的養殖方式(表四),
或許比試圖消滅環境分枝桿菌更有效,
畢竟環境分枝桿菌是每個水族缸正常環境的一部份。
我在自己缸子對抗魚結合病爆發的方式,
是立即移除病魚(疾病的主要保存之處),
並且使用紫外線殺菌燈。
一旦魚結核病爆發受到了控制,
我相信來自普通、生長快速的細菌之競爭,
降低了缸子中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到不至於致病的程度。
移除水表的生物膜,
這是已知的環境分枝桿菌保存之處,
也可能很管用。
因此我能夠不必銷毀所有魚隻並對缸子進行近似核武般的攻擊,
就能控制住疾病了。
我個人認為,
了解如何預防和/或處理魚結核病,
對於長期成功飼養水族而言,
是絕對必要的。
在可遇見的未來也沒有。
採取預防手段以及良好的養殖方式(表四),
或許比試圖消滅環境分枝桿菌更有效,
畢竟環境分枝桿菌是每個水族缸正常環境的一部份。
我在自己缸子對抗魚結合病爆發的方式,
是立即移除病魚(疾病的主要保存之處),
並且使用紫外線殺菌燈。
一旦魚結核病爆發受到了控制,
我相信來自普通、生長快速的細菌之競爭,
降低了缸子中環境分枝桿菌的數量到不至於致病的程度。
移除水表的生物膜,
這是已知的環境分枝桿菌保存之處,
也可能很管用。
因此我能夠不必銷毀所有魚隻並對缸子進行近似核武般的攻擊,
就能控制住疾病了。
我個人認為,
了解如何預防和/或處理魚結核病,
對於長期成功飼養水族而言,
是絕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