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da seahorse filmed at Lung Mei,Hong Kong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經過四年實地考察,確認大埔龍尾灘是全球瀕危魚類--海馬的繁殖地。
論壇成員最早於2009年,在龍尾灘發現4隻兩大兩小的海馬,包括體長4cm的幼魚及10cm的成魚,同屬為管海馬(學名:Hippocampus kuda) 。自此直至今9月,論壇成員已多次在同一地點發現有不同大小的管海馬,也發現過自然死亡的個體,充分顯示龍尾灘是一小族群管海馬的棲息及繁殖地。
2011年,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贊助另一環保團體做的全港海馬首個普查,於本港水域的10個觀察點中,也只發現共5隻海馬,足以証明龍尾的海馬小族群彌足珍貴。
在棲地備受破壞、水質污染及被濫捕撈作中藥用途影響下,全球海馬數量大幅減少。
現時所有海馬皆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中受保護的8種魚類之一,其他包括鋸魚、大白鯊、姥鯊、鯨鯊等。管海馬已被國際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亦與鯨鯊、大白鯊同級.換言之,龍尾灘發現的管海馬生態保育價值等同鯨鯊、大白鯊。
除了海馬,龍尾灘已發現有10多種具有特殊生態價值魚類及其他海岸生物,加上200多種生物,証明龍尾灘是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而極具保育價值的天然泥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