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牀上, 不難看到一些橢圓形或圓形的珊瑚骨塊。
這些珊瑚骨塊散落不同地方, 似了無生氣, 很易令人以為是死去的珊瑚。
有些更被水流沖翻, 像是一塊被打翻的碟。
其實這都是蕈珊瑚(Fungiidae),
香港俗稱飛碟珊瑚(plate coral), 都是活生生的石珊瑚。
當中較特別的是輻形太陽蕈珊瑚(Heliofungia actiniformis),
當牠們長而粗壯的觸手都伸展出來的時候, 觸手隨波搖曳, 像海葵多於像珊瑚。
當天見到幾隻觸手盡伸的輻形太陽蕈珊瑚, 都以為拍攝過了, 沒有按快門留影。
為了讓大家一睹『死珊瑚』變物成『活海葵』的容貌,
找了以前西詩巴(婆羅洲東面)拍下的的照片作補充。
@Sipadan
以單一觸手來說, 輻形太陽蕈珊瑚的觸手可算是珊瑚中最大的, 一塊幾時直徑的飛碟, 可以伸展出幾吋的觸手。所以亦被稱為long tentacle long plate coral。
這些長大的觸手, 不單止如一般珊瑚觸手一樣, 內藏生藻及以刺細胞可捕捉細小獵物, 而且還可以令翻倒的碟盤反正過來, 免被砂礫掩蓋, 甚至可以當腳來走動, 可說是一種會走的珊瑚。
@Sipadan
當輻形太陽蕈珊瑚觸手全數伸展, 真的可比美大型海葵, 難怪有別號『海葵珊瑚』(anemone coral)。
@Sipadan
特別找來一張粉公小丑與華麗海葵(巨大異輻海葵/Heteractis magnifica)的照片,
相信一般人, 如果沒有小丑魚的辨認本能, 也很容易將輻形太陽蕈珊瑚誤會為華麗海葵吧。
Amphiprion perideraion 粉公 Pink anemonefish
@Sipadan
蕈珊瑚因為生境縮減加上水族買賣被濫採, 也成為IUCN易危物種。
三隻蕈珊瑚正在伸出小觸手,
一條新星雀鯛幼魚(Pomacentrus simsiang/blueback damsel)在旁邊監視入侵地盤的拍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