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黄隐带丽鱼,红蝶短鲷
英文名:Amazon dwarf cichlid
学名:Apistogramma pertensis (Haseman,1911)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 亚马逊河流域的玛瑙斯、桑塔伦及尼格罗河下游
成鱼体长:3.9 - 4.5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 - 30 ℃
酸碱度:PH 5.0 - 5.5
硬度(dGH): 5°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红珍珠短鲷简介
我想人们之所以会对短鲷如此深深地着迷,无疑地,那与生俱来的慈鲷天性,进而导致为了捍卫生存疆域所展现的各种肢体语言,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之一;而这样的特质,也使得平时看来体色朴拙的各种短鲷,在激动的情绪影响下,摇身一变,成为最艳丽多彩,表情丰富的水中仙子。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非红珍珠短鲷和该族群中的相关鱼种莫属了。
红珍珠短鲷最初是被Haseman命名为“Heterogramma taeniatum pertense HASEMAN,1911”,不过有鉴于当时的分类情况不恰当,所以后来Fowler将本种重新归类在Apistogramma(隐带丽鱼属)下,成为“Apistogramma pertensis(黄隐带丽鱼)”。因此我们可察觉其学名后方的原发表者和发表年代被标上括号,以表示当时的学名已经更动过。
被划分在红珍珠家族(Pertensis Group)中的短鲷,通常具有修长流线的体型和高如帆状的背鳍形态;而红珍珠短鲷身为该族群中的代表性鱼种,对于该家族特征之显著,表现更是不惶多让。它们不但拥有较为细长的躯干,在成熟的雄性个体身上,更能够发现那闪烁着蓝绿色彩的金属光泽;至于他们易于亢奋的激动情绪,也可从其瞬间涨红的鳍条,以及尾鳍上的数圈红色环状网花中一窥端倪。不过有些人为了一睹红珍珠的风采,兴致勃勃地购买了名为[红珍珠短鲷]的鱼种回家饲养,但经过数个月的悉心照顾之后,却发现不到它们高张的背鳍和夸示时的艳红色彩。当发生这种情形时,不是消费者所挑选的全是母鱼,就有可能所购回的短鲷,是另一个和红珍珠相似的品种——美克宁短鲷(A.meinkeni)。
事实上,仔细探究这两种短鲷,它们所展现出来的品种特质是大不相同的。不过由于两者在外形上及产地相近,且它们低廉的价格经常导致国外贸易商在缺乏高度专业的考量下,可能将其两者混合出口;更糟糕的是,在国内(注:本文中所述国内概指台湾省)贸易商无意愿进行查证的情况下,也就造成消费者对于两者间的品种混淆。首先在背鳍形态上,红珍珠公鱼的前三根鳍条是明显分离的,之后鳍条末端的鳍膜才会相连,并形成一片高阔的帆状背鳍;而美克宁的背鳍就显得低矮许多,且末端鳍膜并不相连。此外,红珍珠尾鳍上的网花较规则并呈现红色色调;反之美克宁的尾鳍纹路较不规则,且带有蓝色的金属光泽。
别名“亚马逊短鲷(Amazon dwarf cichlid)”的红珍珠,很可能正因为其分布流域的广泛而被称之。从巴西东部的圣塔伦(Santarem)开始,沿着亚马逊河主流河系经过玛瑙斯(Manaus),一直溯至内陆的尼格罗河(Rio Negro)中游,在这一片深广的河水流域中部可发现它们的行踪;然而目前由贸易商进口至国内的红珍珠短鲷,多半还是来自于玛瑙斯及尼格罗河下游的周边地带。它们大多和同一栖地的吉菲拉短鲷(A.gephyra)或黑间短鲷(A.gibbceps)一起混合进口。不过或许其分布地点过于广泛,笔者在从圣塔伦市附近输入的野生鲷中,却也发现到一些长相介于红珍珠和美宁克之间的品种,由于我们还并不了解它们之间的种源关系到底为何,因此姑且将其暂定为红珍珠短鲷的近似种(Apistogramma cf. pertensis "Santarem")。 由于其原生流域在多年前早已开发殆尽,加上野生种群数量颇多,因此每年几乎都会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红珍珠引进国内,价格也极为低廉,对于刚入门的短鲷新手来说,是相当值得一试的品种。如果想真正体验短鲷之美,不妨从物美价廉的红珍珠短鲷开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