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短鲷

别名:圭亚那隐带丽鱼
英文名:Threadfinned dwarf cichlid
学名:Apistogramma iniridae Kullander, 1979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哥伦比亚境内的亚达巴波河
成鱼体长:5 - 8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 - 28 ℃
酸碱度:PH 6.3 - 7
硬度(dGH): 4 - 18 °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印第安短鲷简介  

分布于哥伦比亚境内的亚达巴波河,稀少且珍贵。属于红珍珠短鲷支系中较小型的鱼种,在体轴上有一条较粗的黑色条纹,一直延伸至尾部,并以较不明显的条纹延展至尾鳍,椭圆形尾鳍。

【形体特征】高张流线形的背鳍,背鳍上的硬棘由第二根起便一致连起且呈现流线型之弧度,以及椭圆弧状的网花尾鳍,体侧黑色横带状是延伸至尾鳍部位并未中断,腹鳍能够长至尾部的腹鳍,印第安的公鱼的鳃壳是散发著金属蓝的光泽,背鳍及尾鳍的时红蓝相间的网花,尾型时椭圆状的,公鱼可长至7-8cm,母鱼可长至5.5-6.5cm。

【饲养特点】水质呈中性的软水,由于生性安静害羞,茂密的水草缸是最佳的饲养环境,还可以放置一些石头或沈木叠成的洞穴,这都是他们所喜欢的栖息之地。 【繁殖特点】洞穴式繁殖,一次性产卵80-120个。

【其他备注】 印第安短鲷与红珍珠短鲷的区别:

1)印第安侧体黑色横带状是延伸至尾鳍部位并未中断,而红珍珠虽有黑色带状却未完全延伸,在尾部中断后,尾柄上出现黑点 。

2)印第安背鳍上的硬棘由第二根起便一致连起且呈流线形之弧度,显得缓和柔顺些,而红珍珠的硬棘是由第四根后才开始连起,显得刚强不羁了。

3)印第安的公鱼的鳃盖散发著金属蓝色的光泽,印第安背鳍及尾鳍是红蓝相间的网花,而红珍珠仅是单调的红白网花。

4)印第安的尾型时椭圆状的而红珍珠则是普通的圆型。

5),腹鳍.印第安的腹鳍相当有特点,能够长到尾部的腹鳍,相信非印第安莫属。

印第安短鲷

印第安短鲷

印第安短鲷

分享到Facebook

最新文章

技术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