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魚友對於飼養慈鯛的興趣很濃厚,但對疾病防治此方面的經驗比較貧乏,所以本人特意找出相關的資料供各位水族玩家參考。本文主要從水質、溫度等方面作一些小總結。
相信有養魚經驗的朋友相信對心愛的魚兒感染疾病的情況一定不陌生,無論飼養什麼品種的魚,必須要隨時注意魚的狀況,因為你不經常檢查的話,整缸的魚就有可能被病菌所感染。因為水對病原體最好的傳播途徑,也是最好的溫床。因此,提醒各位魚友必須隨時注意這些問題才能擁有一缸漂亮、健康、自在悠遊的魚群。)
因為為了治療及預防各種魚病,就必須追溯魚兒染病的根源,影響魚兒健康的因素,其中包括生物與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生餌、水草、依附水草帶入魚缸的生物,以及魚體本身帶入。
非生物因子包括:溫度、光照、水質等。
其中一項因素就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但是魚兒得病的原因並非那麼簡單而單純,通常是幾種原因混合而得,讓病菌有機可趁。
下面介紹慈鯛最常見疾病的發生原因與處理方法:
1、飼料
湖產慈鯛兇猛的外型及不挑食的個性,常會讓飼養者忽略餵食的重要性。大部分慈鯛為雜食性,還有不少為草食性,所以如果餵食時把所有的慈鯛都當做是肉食性,就有可能造成營養的失衡和營養性疾病的產生,影響外觀與生理狀態。例如頭部穿孔症就很有可能是營養失衡的結果。因此,針對不同的魚種就要選擇合適的飼料,而且不能太單一。
2、水質
對魚而言,水不但是體內水分的必須來源也是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如果能把水養好,可以說養魚就成功了一半。尤其對三大湖慈鯛而言,因祖先生存在相對封閉式水域,所以演化成需要高PH值與高硬度環境,慈鯛許多疾病與死亡的產生,就是在水質方面出了問題。以含氮廢物(糞便)的累積、硬度與PH值不符合需求是最大的緣故。湖產慈鯛需要較高PH值的環境,在超過PH 7的環境中,有機物質就會代謝產生高毒性的氨,因此除了PH值以外,氨濃度的監控也同樣相當重要。硝化系統健全與否同樣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其中,餵食量、魚的飼養密度、溫度與換水頻率都會影響硝化菌與水質的穩定狀態。
a、餵食量
當我們平常餵食時看到魚兒歡快的搶食,常會讓我們超量餵食,尤其是慈鯛科的魚索餌欲相當高,這樣的情況往往更容易發生。雖然沒有殘餌遺留,但餵食過多排泄物也會相應增加,從而造成水質惡化。在原產地,食物來源相當貧乏,慈鯛不可能總是處於飽食狀態,再加上水域寬廣,水質比較穩定。因此,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題下,要保證“寧少勿多”的原則。水中的氨與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會使原本潛伏在缸中的產氣單細胞菌和假單細胞菌大量增生,造成疾病與死亡。亞硝酸鹽超標還會使魚兒成長受到抑制,發育變得緩慢。所以,學會控制水質才是養好魚的基礎。b、溫度
三大湖地處酷熱的東非,屬於熱帶赤道地區的高原湖泊。最佳的溫度在23~27度之間,平時我們魚友飼養慈鯛的溫度太高會讓魚的新陳代謝加快,太低又會造成活動力降低或凍死。雖然大多數慈鯛在水溫20度時仍生存良好,但是還要注意水溫的劇烈波動,避免病菌趁機侵入魚體。高溫還會造成魚缸殘留物質的腐化加劇,使硝化菌來不及分解,從而造成水質突然惡化。大家所熟知的“白點”病就是溫度劇烈變化帶來的。因此,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範圍,有利於魚的活力與健康,並可避免疾病的發生。c、換水
我們魚友的水族箱大都不同(例如裸缸、水草缸),所以要保證正確的換水頻率相當重要。如果是達到生態平衡的水草缸,或者正確使用“免換水活液”,換水次數相對可以減少,但最好能延長換水時間,一個月最好。換水量控制在1/3左右。換水過多會讓魚兒對水質變化無法適應,加入的新水還要添加水質安定劑,可能的話加入新水時間要保持30分鐘。另外,清洗過濾設備時要注意,過濾棉不要用鹼性洗滌液並不要清洗的過於乾淨,以免硝化菌的大量流失,造成硝化系統失去作用。尤其是在飼養鹼性水魚兒的魚缸里,缺乏消化細菌會造成魚的爛鰭或者魚鰭緊縮症,大家一定要記住這點,非常重要。3、光線
東非三湖地處赤道地帶,自然不缺充足的光照,加上水質清澈、遮蔽物少,大部分湖產慈鯛需要良好的光照,才會展現其迷人的體色,所以適當的光照還能有效的預防疾病,對魚的健康絕對有益。4、外傷
咱們再來從慈鯛的個性來講,慈鯛有相當強的領域性,個體之間的追逐與撕咬在所難免,異性之間爭鬥、打架也是常事。而且運輸的途中,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外傷,這時就要從水質方面注意了,發生爛鰭、爛嘴等時候,可以放一些抗生素或適量的鹽水(0.5~1.0%)防止細菌、微生物、寄生蟲的感染,其中感染較重的慈鯛需隔離另行治療。所以說我們水族玩家飼養慈鯛,應該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比如之前所介紹的飼料、水質、溫度與光線這幾點,而且不能不手懶,我們魚友要養好魚,保持魚的健康,才能避免病原菌入侵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