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點病是由稱為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的纖毛蟲所引起的,
可算是觀賞魚之中最廣為人知的疾病。
沒有任何其他的疾病如此受到經常且徹底的研究了。
典型的黑茉莉身上出現 1-1.5 mm 大的寄生蟲照片,其實幫助不大。更重要的是,必須在感染早期就要發覺,才能採取使用化學藥品治療之外的步驟。
雖然大多數的作者強調,
白點病透過肉眼就能加以診斷了,
我們最好還是能利用顯微鏡來做判斷;
顯微鏡下觀察其實非常的容易,
只要在病魚的皮膚上抹一下便能做調查。
在相位對比顯微鏡下,呈現典型的馬蹄鐵暗色細胞核。深色的區塊是攝取養分後的代謝點。
在一般的光學顯微鏡下,細胞核較周遭明亮。在本照片中,細胞核在相當的深處,由於受到攝取營養顆粒的遮蔽,幾乎看不到了。
根據 R. Bauer 的說法,
白點病在發病初期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隱核蟲(Cryptocaryon)(主要發生在海水與汽水魚,很容易處理)、淋巴囊腫(Lymphocystis)、微孢子蟲(Microsporid)、粘孢子蟲(Myxosporidiasis)與膚孢蟲(Dermocystidium)。
Ich danke Herrn Bernd Kaufmann für die Zustimmung der chinesischen Übersetzungen.
可算是觀賞魚之中最廣為人知的疾病。
沒有任何其他的疾病如此受到經常且徹底的研究了。
典型的黑茉莉身上出現 1-1.5 mm 大的寄生蟲照片,其實幫助不大。更重要的是,必須在感染早期就要發覺,才能採取使用化學藥品治療之外的步驟。
病徵
很幸運的,
多子小瓜蟲是一種很容易診斷的病原體。
絕大多數的感染是由魚鰭出現少數的白點,
然後擴及全身。
魚隻在感染早期便會出現奇特的行為:
魚兒會很害羞的躲在水草、飾物後方或在底床上方。
白點的大小有時與受感染魚隻體型的大小有關。
所以在非常小型的魚隻身上,
其感染初期很可能與其他的病原體混淆不清。
在罕見的情況下,
寄生蟲也可能只侵襲魚鰓,
此時病魚將出現急性的呼吸急促症狀。
白點病經常由一顆白點開始,本圖為紅蓮燈的頭部。此魚在背鰭的地方也有其他細菌性的感染。
診斷
白點並大多數由魚鰭開始出現,
隨後在軀體上也容易看見。
侵襲的範圍逐漸分佈至全身表面,
不過在透明的魚鰭上比較容易辨認。
我們如果拿放大鏡來看,
能夠早期辨識出疾病侵襲的強度。
白點的周圍相當清晰易辨識,
因此不會與黴菌感染相混淆。
白點的大小是魚隻的的體型而定,
介於 0.5 至 1 mm 之間。
在感染的初期,
非常小型的魚隻身上的第一顆白點又更小了。
好的放大鏡(三倍放大)此時非常有用,
對於有興趣的水族愛好者而言,
算是個基本的配備。
紫肚皇冠─不止出現了明顯可見的感染症狀,還出現了典型的縮鰭。
雖然大多數的作者強調,
白點病透過肉眼就能加以診斷了,
我們最好還是能利用顯微鏡來做判斷;
顯微鏡下觀察其實非常的容易,
只要在病魚的皮膚上抹一下便能做調查。
在相位對比顯微鏡下,呈現典型的馬蹄鐵暗色細胞核。深色的區塊是攝取養分後的代謝點。
在一般的光學顯微鏡下,細胞核較周遭明亮。在本照片中,細胞核在相當的深處,由於受到攝取營養顆粒的遮蔽,幾乎看不到了。
根據 R. Bauer 的說法,
白點病在發病初期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隱核蟲(Cryptocaryon)(主要發生在海水與汽水魚,很容易處理)、淋巴囊腫(Lymphocystis)、微孢子蟲(Microsporid)、粘孢子蟲(Myxosporidiasis)與膚孢蟲(Dermocystidium)。
Ich danke Herrn Bernd Kaufmann für die Zustimmung der chinesischen Übersetz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