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狀病(4):治療

非化學治療法

滑走細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顯然只感染虛弱的魚隻,
魚隻就算在擁擠但水質非常乾淨的環境中,
並不會受到傳染,
也就是說唯一的治療方法便是換水了。
我們可以很簡單的想想看,
造成病的細菌大量存在於水中隨時可能與魚隻相遇,
魚隻可說毫無機會拖延並躲避遭受感染。
假如我們進行大量的換水約 80% 的總水量,
病菌的數量也會以等比例的幅度降低。
如此一來便能暫時幫助魚隻。
這麼大的換水量必須盡可能每天長期進行,
至少要維持到症狀看得出獲得緩和為止。
理所當然的,
新鮮的水質要很合適,
而溫度也要很是當。

重要提示:

魚隻在生病時受到非常非常推崇的水溫升高法,
套用在柱狀病反而是致命的作法,
因為滑走細菌在 28 - 30 °C 時繁殖能力特別的強(理想溫度)。

傳統化學治療法

在相關的文獻中,
對於柱狀病的治療幾乎完全是建議抗生素、硝基呋喃(Nitrofurane)和磺酰胺(sulfonamide)類的藥物。
雖然有些作者指出,
飼養條件也必須配合改善甚至理想化,
但沒有任何一位作者能夠很明確的解釋,
說明要如何在表皮與鰓部的細菌感染初期,
以其他的處置方式來治療。

無論如何 Bauer 針對水溫提出了很重要的指示:
「......尤其警告必須避免高水溫,
高水溫一方面導致水中溶氧量降低,
也提高了魚隻處於緊迫時的新陳代謝,
而另一方面高水溫很有利於滑走細菌的成長。
高水溫再加上衞生不良,
可說是卵胎生將魚經常發生柱狀病的主要原因。」

唯有在顯微鏡下確立診斷後(由獸醫師或水族專家),
抗生素與磺酰胺才能在最緊急的情況下使用。
由於抗生素的濫用,
已經產生了許多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品細,
而很遺憾的,
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
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硝基呋喃,
這個藥品到處都買得到,
但現今幾乎完全無效了。
抗生素與磺酰胺是處方用藥,
未經過受醫師的開立處方,
門外漢是絕對不允許使用的。
基於這個理由,
此處便不提供配製與劑量的方式。

我們要隨時記得,
透過化學藥品的治療方式,
我們所需求且有用的細菌也會遭受傷害或者消滅,
這是很理所當然的。
所以基本上治療應該在治療缸中執行,
而在治療的當時,
觀賞用的水族缸也要重新設置。
很可惜其花費對大多數人而言很龐大,
因此直接就在主缸中做治療。
這樣的作法卻使得藥物的配製與劑量必須大大的提高。
由於這一點常常受到了忽略,
導致明顯的劑量過低,
結果就是細菌產生了抗藥性。

傳統化學治療總結:

  1. 在未經顯微鏡下確立診斷之前,不要以抗生素、硝基呋喃(Nitrofurane)和磺酰胺(sulfonamide)來治療。
  2. 抗生素和磺酰胺以及混合製劑都屬於處方用藥。未經獸醫師開立處方就直接使用,會受到處罰!
  3. 唯有在很嚴重的情況下才使用藥物治療,在情況輕微時,只需要透過預防之道和非化學治療的方式,便已完全足夠了。
  4. 一旦進行化學治療,便務必使用很足夠的劑量與其間,否則只會產生更多的抗藥性細菌。
  5. 我們隨時要想到:藥物有療效也有副作用,沒有副作用的藥物是沒有療效的。


Ich danke Herrn Bernd Kaufmann für die Zustimmung der chinesischen Übersetzungen.

分享到Facebook

最新文章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