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餘治療~
這個老掉牙的格言,
套用在魚病,
尤其是柱狀病,
是完全適用的。
預防之道應該由我們的購買行為開始做起。
就拿很受歡迎的卵胎生鱂魚來說吧,
絕對要很仔細的觀察。
就算販售缸內只有一兩隻魚出現古怪的行為,
那這整缸的魚我們就都不可以選購了。
古怪的行為是指一隻或多隻的魚與同伴分離,
並且出現「縮鰭」的現象。
假如有少數魚出現了明顯的症狀:
白口、魚鰭邊緣發霉、外翻的魚鰭、表皮出現灰白層,甚至肌肉組織白化現象,
我們應該要告知商家,
而且絕對不可以購買發生這些狀況的魚隻。
在剛發病的階段,
滑走細菌(F. columnaris)不需要使用藥物也能相當容易的控制下來,
可是我們的購買行為不加以克制的話,
很容易就發展成難以收拾的局勢。
縮鰭、無動於衷的行為,和毫無反應的躺在底床~這是感染滑走細菌的症狀。我們不應該購買這一類水族缸中的魚隻。
而且很遺憾的,
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商家水族缸的水質狀態。
為了抑制細菌的成長,
商家可能或多或少會添加大量甚至巨量的鹽巴。
這對於抑制滑走細菌來說多少有些幫助,
因為滑走細菌並不屬於好鹽菌。
無論如何,
在這樣的情況下,
也會有其他的同樣有致病力的細菌來取代,
這些細菌並不怕鹽份。
使用了這麼大量的鹽巴,
雖然獲得了些許的抑制效果,
但水中的導電度隨着升高,
並且導致滲透壓急遽上升。
正如先前提過的,
大多數的卵胎生鱂魚(孔雀魚,滿魚,黑茉莉,劍魚)對於加鹽的水,
或者換置入不含鹽的自來水環境中,
其適應能力出奇的好,
可是這對魚隻而言終究是不必要的負擔。
遑論其他原本自然環境的水質特殊之魚種,
對這些魚種而言,
根本就沒有這種調適的能力。
我們因此要詢問店家,
甚至測量一下導電度,
看看到底販售缸中是否添加了鹽巴。
假如我們不是要購買海口區的魚類,
那就不要購買添加了鹽巴的水族缸之魚隻。
一般慣用的 30 分鐘甚至一小時的緩慢換置方式
對魚隻由極高的含鹽濃度轉換至正常含鹽量的調適來說,
是絕對不夠的。
也不是所有的柱狀病之疾病傳染傳染病和防治都是水族館的責任。
水族愛好者總是要求色彩更漂亮、體型更大但價格卻更便宜的魚隻,
水族業者理所當然會做出反應。
便宜的大量繁殖還會繼續下去,
況且全世界也都以犧牲品質作為代價,
這都與殘忍的虐待動物有所關聯。
水族愛好者如果不願意多花一點錢,
去購買小水族館角落的健康但較小且尚未完全揚色的魚隻,
而寧願去闊氣的超級大賣場購買便宜,大型且光鮮亮麗的魚隻,
那水族愛好者不僅僅只是同謀而已,
而是永遠也無法改變這種原本是不攻自破的局面。
預防方法總結:
- 不要購買飼養密度過高的販賣缸之魚隻。
- 水族缸中的魚隻如果出現了典型的症狀如縮鰭、白口、魚鰭腐爛,以及肌肉組織感染,不要購買。
- 水族缸中如果已經出現了死魚,絕對不要買這個水族缸內的魚隻。
- 一定要詢問店家是否在水族缸裡放了鹽。如果是的話,我們最好不要購買。
- 假如魚隻正接受藥物的治療,不要購買。謹慎的商家會標示出治療中的水族缸,並且在治療期間也不會加以販售的。
- 假如水族館不願意提供販售缸的水質,我們也最好不要購買。
雖然幾乎沒有一個商家的水族缸能倖免於此一病菌,
也就是說阻止滑走細菌進入自己家裡水族缸實在是難以避免,
我們還是能夠保持完全的冷靜,
在購買魚隻時只要遵循上述的選購法則,
水族缸也不至於爆發疾病。
假如我們不是很確定的話,
也可以參考針對白點病的作法,
利用檢疫水族缸和(或)紫外線殺菌燈來控制。
在水草密植、低飼養密度且大量換水的水族缸中,細菌是沒有機會在魚隻間散佈開來的。
Ich danke Herrn Bernd Kaufmann für die Zustimmung der chinesischen Übersetz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