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最優秀的水族造景師同台競爭

作者:Marcin Peczek
翻譯:Paludarium


我的作品"深幽綠境(Green Recess)"參加了 2008 年 ADA 國際水草造景大賽,
在 1200 個參賽作品中獲得了第 77 名。
我告訴大家,
這真的很不容易。

我叫做 Marcin Peczek,
今年 34 歲住在波蘭。
我有個賢妻 Anna 和可愛的女兒 Maggie(今年兩歲半),
她們也都很喜歡水族世界。
我是讀化學的,
所以對水族世界多少有些用途。

我從七歲的時候就對水族很着迷,
之間也中斷過幾次。
我的第一個水族缸是金屬框的,
裏面飼養了劍尾魚(Xiphophorus helleri)。
之後的歲月就來到了矽膠玻璃缸,
裏面養的是水草和觀賞魚。
這是個很典型的混養缸,
幾年以後我就翻缸了。
我這一次會回到水族活動,
要感謝我老婆(那時候還是女朋友),
是她先買魚給我的。
我當時第一次聽到荷蘭式造景缸,
真的很喜歡水族缸所呈現的景象,
水草變成了最重要的部份。
過了幾年以後,
我從波蘭的一個論壇上,
得知了聞名遐邇的水族造景師天野尚,
還有他的"自然風水族缸(Nature Aquarium)"一書。
從那個時候起,
我就開始學習擺設水族缸的造景,
並且遵守着"自然風"的原則。

2008 IAPLC 參賽作品:深幽綠境(Green Recess)
尺寸:60x35x30 公分
容量:63 公升
照明:2x15W 螢光燈管 7500K
照明時間:八小時



深幽綠境的靈感來源

深幽綠境(Green Recess)的靈感來源是從天野尚的某個水族造景,
這是我從 ADA 風格(The Style of ADA)型錄第 68-69 頁看見的。
我想要自我挑戰,
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能營造出類似的造景。
當然了,
我的水族造景最後變成了完全不同的東西,
但是我還是學到了很多的新技術,
也明白了要複製某個現成的水族缸,
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我的造景是從 2007 年九月開始進行的,
持續的培養至 2008 年的七月。
起初試過幾次的紅色水草,
在春天的時候我完全把目標集中在我的最愛:
完全使用綠色水草。

隨着布景的發展,
在某次凝視造景的時候,
我感到被吸引入一種寧靜且放鬆的狀態,
於是這個水族造景的標題浮昇至我的腦海裡。
我想像著這種感覺,
就很像是一條魚逗留在沉木下方休息的感覺,
這也是"深幽(Recess)"這個標題的起源。



硬景觀的擺設

"深幽綠境"所使用的岩石是萬天石(Manten Stone),
這是從一位好友那裡得來得。

萬天石除了很賞心悅目以外,
對於分隔底床和細沙也很有作用。
這對於保持布景的乾淨和沉穩很重要。
由岩石佈景所組成的分隔線,
營造出一種基礎,
得以使觀賞者的視覺能在水草、沉木和岩石間緩慢移動。

沉木的擺設並不困難,
因為我也只有兩件而已。
我就很簡單的放入水族缸中,
而且馬上就對結果很滿意。

從墨絲叢裡冒出水上花的迷你蘭。



水草的擺設

這個水族造景的重點水草是我最喜歡的水草之一:
迷你牛毛氈(Eleocharis sp.)。
這一次我採用的丹麥 Tropica 的水草,
因為我先前種過其他水草場的牛毛氈(E. parvula),
感覺沒那麼的好。
丹麥 Tropica 的迷你牛毛氈葉片更纖細並且會向底床趴下,
所以在成長的時候感覺不會那麼的高。

迷你牛毛氈是相當容易種植的水草,
所以我推薦給初學者。
種植不需要太多的經驗,
只要從水草盆中取出,
將岩棉清除並切分成好幾個部分,
然後就能直接種到我們想安置的底床上了。
經過了兩三個月以後,
就能長出一片漂亮的草皮。

為了加速效果的呈現,
迷你牛毛氈在種植以後可以修剪得很低,
並且拔除水上葉以免藻類孳生在上面,
再說新生的水中葉也會更快出現。

我每兩個月就會針對不同位置的迷你牛毛氈進行修剪,
這使我得以實現草原高高低低的自然效果。
這個構想是我從我住家外面的野生草皮獲得的。
整體的效果營造出佈景混亂且自然狂野的氛圍。

我第二喜歡的水草就是迷你水蘭(Sagittaria subulatta)。
最初的時候我並沒有在這個水族造景內種植迷你蘭;
因該說是這棵草很意外的自己長出來的,
想必我的底床內含有上次殘留的走莖。
迷你蘭在一段時間後就長得很高大,
我花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用剪刀修剪,
以免迷你蘭氾濫成災。

我另一個很喜歡的水草是珍珠草(Hemianthus micranthemoides),
這是棵具有特殊葉形的水草,
我喜歡的是垂直於莖部的對葉生長型態。
珍珠草很容易進行修剪和造型。
我在 2005 年第一次參加 ADA 國際水草造景大賽的水族造景缸,
透過珍珠草經常修剪成矮小的方式形成水族缸前景的草皮。
這一次我不需要這樣的造景,
因此就任其成長。
種植了兩個月以後我進行了第一次的整修,
修剪在珍珠草 1/3 高度的位置,
好讓後續的成長更濃密。
之後我就定期在不同的高度修剪珍珠草,
以增加生長的密度。
最後的造型是在拍照前幾天進行的,
我那時候只修剪了過長且不好看的幾根植株。




水草的修剪

我知道讀者應該在想,
我應該會定期修剪水草打扮得票漂亮亮的,
以保持自己想要的造景。
不過剛好完全相反,
我絕少逼迫水草做改變,
就算我想這麼作,
也絕少能達到目的。
這就是為何我常常讓水草在水族缸內任意生長。
當然了必須動用剪刀的時刻還是有的,
不過我往往是一時衝動而做修剪,
並沒有特別的排程。
有時候是水草太過密集了不剪不行,
否則魚就沒有空間可活動了;
有時候是我覺得水族造景有哪個地方就是不合我意。
進行修剪其實是我有時覺得很關心有時覺得很滿意的時刻。



底床的設計

我採用的底床試幾袋新買的 ADA 亞馬遜黑土,
還有幾公升上一個水族造景用過的黑土。
在最底部的地方我還添加了硝化微生物粉(Bacter 100)、清水粉(Clear Super)和電氣石粉(Tourmaline BC),
當作開始時的細菌移植。
在前景的部分我使用了裝飾用的沙子,
我用的是 ADA 的淡彩砂(Bright Sand)。

底床的高度是前景 2.5 公分後景 7.5 公分。
就如前文所提過的,
我用萬天石來分隔細砂和黑土。
雖然岩石對於分隔兩種底床的效果非常好,
我的蝦子還是會挖掘黑土和細砂中的汙物。
因此我比需經常清理底砂,
在換水時透過 4/6 mm 矽膠水管來吸取底砂上的汙物。
有幾次實在是太難清理了,
我不得不更抽掉一部分前景的淡彩砂,
然後補充新的進去。



水族缸的維護是每日例行性的工作

從每日的施肥、每周的換水到偶而的修剪,
都是維持健康水族造景的工作之一。

我制定了每日施肥的排程。
從星期天開始算起,
進行 1/3 的換水(約 22 公升),
然後在每天逐漸的添加各種不同劑量的肥料。

最重要的是,
較大規模修剪是在星期日換水前進行的。
其他的日子我僅用剪刀進行少量的修剪,
以維持整體的整潔,
特別是要阻止迷你蘭新走莖的蔓爬。

2005 IAPLC 參賽作品:花鱂夢幻樂園(Dream Land of Limia)
尺寸:80x35x40 公分
容量:112 公升
照明:2x18W 螢光燈管 6500K
照明時間:八小時




克服藻類

在這個水族造景上我遇到了藍綠藻的問題,
尤其是正面玻璃上的細砂和岩石上。
為了清除藍綠藻,
我使用了 ADA 的殺菌除藻劑(Phyton Git),
這是一種液體的補充液,
可以刺激植株的成長,
而在化學方面,
也同時能中斷藻類的生長。
不過對付藍綠藻最好的方法,
就是清除遭汙染的砂石,
並且換上新的砂石。
我以手動的方式清除藍綠藻,
用的是 ADA 的白金不銹鋼挖刀(Pro Picker),
這個產品對於很難觸及的位置很好用。

當然了,
控制藻類最好的方法是經常換水、穩定的施肥,
並且保持水族缸整體的整齊和清潔,
那麼有機碳的濃度便能降低。
食藻生物如大和米蝦(Caridina multidentala)和黑線飛狐(Crossocheilus siamensis)也都有所幫助,
不過這些動物並不是總是愛吃藻類的。

2006 IAPLC 參賽作品:叢林之虎(Tigers in the Jungle)
尺寸:80x35x40 公分
容量:112 公升
照明:2x18W 螢光燈管 6500K
照明時間:八小時



魚隻的挑選:"既然無不妥,儘管不理會"

這個水族造景內我放養的是綠連燈(Paracheirodeon simulans),
這是上個水族造景所遺留下來的。
打從一開始我就覺得綠連燈很適合這個造景,
所以也沒考慮放養其他的種類。
不過我把魚群的數量增加至 40-50 尾就是了。


最喜歡的欣賞角度

我認為中間偏左是這個水族造景最美的位置,
許多水草在此融為一體,
包括了牛毛氈、矮珍珠(Glossostigma elatinoides)、幼葉鐵皇冠 (Microsorium pteropus 'Narrow')、迷你蘭、鱗葉蘚(Taxiphyllum altemans),
還有萬天石和沉木。
此處的水族造景非常細緻,
只要水草成長並彼此混合,
便能出現巨大的改變。
我認為這是這個佈景最佳的部分,
每個觀賞者也都能從這裏發現有趣的東西。

2007 IAPLC 參賽作品:綠之狂野(Wild, Wild...Green)
尺寸:60x35x30 公分
容量:63 公升
照明:2x15W 螢光燈管 7500K
照明時間:八小時



主要的挑戰

最大的困擾和最累人的,
要算是保持底砂的清潔了,
還有從岩石長出來的藍綠藻。
雖然我用了 ADA 的殺菌除藻劑(Phyton Git),
也清理了岩石並且也經常換水,
有時候甚至每星期兩次,
藍綠藻一段時間以後就是會再回來。
在 2008 年五月底時,
我修剪了迷你蘭的新走莖,
又要注意不去破壞已經形成的水族造景,
我覺得相當的累人。

在 2008 IAPLC 的成就

我個人非常驚訝自己能獲得百名內的夢幻名次,
我在 1200 個參賽作品中排名第 77。
我也看過了這一年的比賽專輯,
認為前一百名的參賽水準都非常的高,
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和其他的漂亮造景並列其中。

如果我能重新造景,
我想應會去改變中央部分的言時擺設。
特別是其中有一塊對我來說不怎麼細緻,
我也沒好好的處理沉木外露的部分。
無論如何,
我不會做太大的變動,
我依舊很喜歡這個佈景和日常的維護工作,
縱使有時候很困難,
"深幽綠境"帶給我許多的歡樂。

步驟一:
在最底部放入了硝化微生物粉(Bacter 100)、清水粉(Clear Super)和電氣石粉(Tourmaline BC),
用一片塑膠板來分隔前景和後景。
後景的區域倒入 ADA 亞馬遜黑土。


步驟二:
後景已經鋪砂了,
開始在前景鋪設 ADA 淡彩砂。
要確保塑膠板的位置,
以塑造出曲線的感覺。


步驟三:
當前後都鋪砂以後,
小心翼翼的拿開塑膠隔板。
此一步驟要很緩慢,
將兩種底床的混合程度降至最低。


步驟四:
開始放置硬景觀的部分,
從岩石的部分開始。
此缸以萬天石來協助分隔黑土和細砂。
沉木上蓋上了墨絲,
將垂之空間的利用極大化。



步驟五:
在硬景觀擺設成我們想要的設計後,
牛毛氈以很均勻的方式種植於後景。
隨着時間的經過和少許的修剪,
水草將填滿並形成自然的景觀。



原文網址:
http://www.aquascapingworld.com/magazine/November-December-2010/November-December-2010/Competing-Against-the-Best-Aquascapers-in-the-World.html
原文討論:
http://www.aquascapingworld.com/forum/aquascaping-world-magazine-discussions/3715-competing-against-best-aquascapers-world.html

 
分享到Facebook

最新文章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