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开屏

Poecilia reticulate 孔雀鱼(雌鱼)



孔雀鱼 Poecilia reticulate ,相信是最多人认识的淡水小鱼之一。
原产于南美的孔雀鱼,随着水族观赏贸易被分布到世界各地,
在虐疾流行时期,也被认为是食蚊鱼之外,另一控蚊的鱼。
但到廿多年前,很多研究都认为食蚊鱼及孔雀鱼的控蚊能力其实很低。
1982年开始,世衞组织更再不建议在野放食蚊鱼作为控蚊鱼。
现在食蚊鱼及孔雀鱼在香港溪流下游及池塘都很常见,
是统称为‘山坑鱼’的表代之一。
所以郊野见到的孔雀鱼,无疑都是人为野放。
分别只是是,是新近由水族箱中野放出来的的,
还是几十年前作为控蚊鱼时野放族群的后代,是‘野化’了的野生孔雀。
还有可能是两者混杂。
水族箱中的孔雀,大都体色鲜艳,红蓝紫绿,公鱼还身上著飘扬阔大的尾鳍及背鳍,活像节日中色彩缤纷的旗幡。牠生命力强,色彩变化多端,三个月的小鱼便具繁殖能力,而且是卵胎生,初生小鱼直接由母鱼泄殖孔生出,出世后便可自行游泳觅食。
不过,这些灿烂体色,只是经过多代人工色彩筛选交配而成的产品。
在天然环境中,体色过于鲜艳,会引来掠食者的注目,阔大的鳍,更加不便快速逃逸。
所以,野生的孔雀,体色都较水族箱孔雀低调,各鳍大小也只是适可而止,达到求生的活动功能而已。不过身体上依然有几种基本色彩,主要是红、橙、黄、蓝、绿。
研究显示雌鱼比较偏爱色彩较鲜艳的雄鱼,所以体色是雄鱼吸雌鱼的本钱之一。
而就算是野生的雄鱼,体色也可以有不同变化。
至于野生的孔雀雌鱼,一般都是无甚色彩,比雄鱼大,
看去和食蚊鱼雌鱼极度相似。
所以如果是有彩鳍的雌鱼,正如cfai所讲,很大可能都是新近野放的孔雀了。
但亦不能排除在一个安全环境之中,有已经野化的孔雀经几个世代繁衍又出现彩鳍雌鱼。
上图的彩鳍雌孔雀是在一个池塘中见到,只有几条如此,池塘的环境比较安全,
形成水族箱效应亦不出奇,不过又因为较近有人活动的地点,是水族箱孔雀也很有可能。
池塘中及附近的溪流,有以千计的孔雀鱼,但都看不见有水族箱孔雀的踪影。
其他的孔雀都外表看似是己经野化的孔雀。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99%的雄鱼都是如下图的雄鱼一样,是野生或是野化雄鱼的基本体色。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另外偶然有几条雄鱼会有其他变化体色: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成熟的孔雀雄鱼非常好色,大部份时间不是觅食,便是追着貌似食蚊鱼的雌鱼来调戏一翻。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问题来了,图中遭孔雀雄鱼调戏的雌鱼,到底是食蚊鱼还是孔雀鱼呢?

分享到Facebook

最新文章

技术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