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t Pennom(美國 APC 水草論壇創辦人)
翻譯:Erich Sia
翻譯:Erich Sia
George Farmer 在水族造景界的知名度很高,
他是英國水草協會的創辦人之一,
也是個天份很高的水族造景師。
我曾經報導過 George Farmer,
並且認為他是水族造景界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之一。
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
所以,
當我看到 George 貼出如何以丹麥 Tropica 1-2-Grow 系列的趴地大珍珠(Micranthemum sp. “Monte Carlo”),
以「用一盆水草搞定(Single pot)」(這也是作品的標題)的方式自我挑戰且創造出整個水族造景,
我就感到相當的好奇!
他是英國水草協會的創辦人之一,
也是個天份很高的水族造景師。
我曾經報導過 George Farmer,
並且認為他是水族造景界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之一。
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
所以,
當我看到 George 貼出如何以丹麥 Tropica 1-2-Grow 系列的趴地大珍珠(Micranthemum sp. “Monte Carlo”),
以「用一盆水草搞定(Single pot)」(這也是作品的標題)的方式自我挑戰且創造出整個水族造景,
我就感到相當的好奇!
他的構想其實很簡單。
拿起一盆趴地大珍珠,
然後以基本的石組(iwagumi)水族造景風格來種植,
並且看看是不是能充分的生長而營造出整個水族造景。
這令我想起了天野尚在他自己的第一本書 Nature Aquarium World 中,
也有個完全只使用矮珍珠(Glossostigma elatinoides)的那個造景。
這種挑戰的一大問題是,
鮮少有人能像佛陀那麼有耐心,
慢慢等待單盆水草長滿整個底床。
大部分的人,
包括我在內,
會很快就屈服並且多買個幾盆水草來填滿,
好讓成景能快一些!
當然了,
較稀疏的種植密度,
也讓容易導致爆藻,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也需要較高的技巧以維持良好的生長。
丹麥 Tropica 1-2-Grow 的水草盆裝系列。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
George 採用了「無水啟動法」的技術,
好讓根系細小的植物能在水族缸填滿水之前成長起來。
無水啟動的作法在這種造景裡是可行的,
因爲水族缸內並沒有其他較高大的水草,
所以不需要太高水位。
我通常用會無水啟動法來種植前景,
一旦前景的水草開始長成了,
就會提高水位,
然後才會種植中景和後景的水草,
這才算是完成整缸的造景。
拿起一盆趴地大珍珠,
然後以基本的石組(iwagumi)水族造景風格來種植,
並且看看是不是能充分的生長而營造出整個水族造景。
這令我想起了天野尚在他自己的第一本書 Nature Aquarium World 中,
也有個完全只使用矮珍珠(Glossostigma elatinoides)的那個造景。
這種挑戰的一大問題是,
鮮少有人能像佛陀那麼有耐心,
慢慢等待單盆水草長滿整個底床。
大部分的人,
包括我在內,
會很快就屈服並且多買個幾盆水草來填滿,
好讓成景能快一些!
當然了,
較稀疏的種植密度,
也讓容易導致爆藻,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也需要較高的技巧以維持良好的生長。
丹麥 Tropica 1-2-Grow 的水草盆裝系列。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
George 採用了「無水啟動法」的技術,
好讓根系細小的植物能在水族缸填滿水之前成長起來。
無水啟動的作法在這種造景裡是可行的,
因爲水族缸內並沒有其他較高大的水草,
所以不需要太高水位。
我通常用會無水啟動法來種植前景,
一旦前景的水草開始長成了,
就會提高水位,
然後才會種植中景和後景的水草,
這才算是完成整缸的造景。
無水啟動法。
我們從下圖可見,
維持高濕度環境對於無水啟動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除此以外,
採用水耕法培育出來的水上葉,
效果很好而不會有太多的枯萎,
令此法相對地增添了優勢。
高濕度環境。
從本文的一開始我們就不難想像,
George 成功地挑戰自己自我控制的能耐,
而且到了一種不尋常的等級。
太優秀了!
比起他把水草種滿整片底床,
更吸引我目光焦點的,
是他所創造出來的水族造景,
然而造景技巧似乎被水草育成手法給掩飾掉了。
George 是不是就隨便的把一些岩石扔進水族缸裏?
嗯...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
來看看 George 這位優異的水族造景師,
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每當我們有機會觀看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時,
就算是走馬看花或沒去思考太多,
我們總有機會看看這位藝術家如何以潛意識來完成作品。
藝術家們是花了多少的努力,
才將藝術內在化的?
這就是人們常常說的:
「他天生就有藝術天份。」
(通常後面會補一句:「我恨他!」)
嗯...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
來看看 George 這位優異的水族造景師,
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每當我們有機會觀看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時,
就算是走馬看花或沒去思考太多,
我們總有機會看看這位藝術家如何以潛意識來完成作品。
藝術家們是花了多少的努力,
才將藝術內在化的?
這就是人們常常說的:
「他天生就有藝術天份。」
(通常後面會補一句:「我恨他!」)
上面是題外話!
讓我們利用現成的這個機會,
來好好的分析 George 的作品,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
他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水族造景的設計上。
讓我們來看看 George 對於藝術內在化的程度!
我們能保證的是,
到最後是不會對 George 產生恨意的!
讓我們利用現成的這個機會,
來好好的分析 George 的作品,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
他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水族造景的設計上。
讓我們來看看 George 對於藝術內在化的程度!
我們能保證的是,
到最後是不會對 George 產生恨意的!
最初印象
在看到第一眼時,
這貌似是一個非常優異的石組風格水族造景。
我沒啥興趣在本次的分析當中,
針對石組風格進行深入的探討,
不過我自己計畫要寫一篇有關石組歷史和如何融入水族造景的文章。
George 自己提過,
他用了很簡單的七塊岩石來組成石組造景。
雖然石組風格的岩石數量並沒有相關的規定,
但時間告訴我們,
奇數的石塊數量對於整體水族造景的效果最好。
我自己的看法是,
使用的岩石越多,
佈景就越複雜也越困難。
他用了很簡單的七塊岩石來組成石組造景。
雖然石組風格的岩石數量並沒有相關的規定,
但時間告訴我們,
奇數的石塊數量對於整體水族造景的效果最好。
我自己的看法是,
使用的岩石越多,
佈景就越複雜也越困難。
讓我們把 George 的七塊岩石標示上明亮的色彩。
先看看最頂端的原始圖片,
再看看下圖,
並數數看顏色。
先看看最頂端的原始圖片,
再看看下圖,
並數數看顏色。
在石組風格中,
每一塊岩石對於整體的水族造景都由其目的。
一塊岩石如果沒有了別的岩石陪襯,
就會少了些甚麼似的,
這是一種真正的協同作用。
然而,
群體的和協作用雖然是成就一個優異石組造景的重要元素,
每一塊岩石對於水族造景的和諧作用,
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最主要或定位的那塊岩石稱為親石(Oyaishi),
這是最主要的聚焦點。
這塊石頭應是最宏偉或最醒目的岩石。
第二塊(或平衡)的岩石稱為副石(Fukuishi),
安排在親石的兩側旁的其中之一邊。
第三塊岩石稱為添石(Soeishi),
支撐著親石並且與副石位於同一側。
最後則是捨石(Suteishi),
捨石的作用是平衡整個佈景並且增加複雜度。
讓我們來看看 George 如何擺設岩石,
以及為何要這麼個擺法。
這是最主要的聚焦點。
這塊石頭應是最宏偉或最醒目的岩石。
第二塊(或平衡)的岩石稱為副石(Fukuishi),
安排在親石的兩側旁的其中之一邊。
第三塊岩石稱為添石(Soeishi),
支撐著親石並且與副石位於同一側。
最後則是捨石(Suteishi),
捨石的作用是平衡整個佈景並且增加複雜度。
讓我們來看看 George 如何擺設岩石,
以及為何要這麼個擺法。
親石顯然是造景中最大、且最醒目的那塊岩石。
親石則透過副石的輔助來取得我們所期望的平衡。
添石適度的支撐著親石,
並且從右側保持造景的協調,
這就是典型的三尊石組(sanzon iwagumi)風格。
捨石(群)的擺設位置,
則是用於延續或支持整體的造景。
當然了,
George 的捨石擺設方式,
增加了造景的複雜度。
George 的親石擺放方式,
幾乎一眼就看得出來。
我們可以這麼說,
水族造景由水表往下約 1/3 之處,
就是我們所要給的聚焦點位置。
稍後我們會確認 George 擺設的位置,
正是水族造景的真正具焦點,
但是從目前我們看來,
George 確實是正中三分法的 2/3 標記處。
幾乎一眼就看得出來。
我們可以這麼說,
水族造景由水表往下約 1/3 之處,
就是我們所要給的聚焦點位置。
稍後我們會確認 George 擺設的位置,
正是水族造景的真正具焦點,
但是從目前我們看來,
George 確實是正中三分法的 2/3 標記處。
讓我們來拆解 George 的岩石擺設,
然後看看他為何有此放置捨石的方式。
下圖把最右後方的岩石拿掉了,
我們是不是看得出造景已經失去了平衡?
造景的左側現在變得太重了。
在我看來,
最右後方的那塊岩石不太容易察覺,
但卻是個很重要的元素。
我們把正中央的那塊岩石拿掉又會如何呢?
讀者覺得整體的印象變得如何?
是不是像少了甚麼東西似的?
看起來也還好,
但正中央那裏少了一塊捨石,
複雜度就降低了。
George 大可把中央那塊岩石拿掉,
但有那塊岩石的整體造景會更好。
請記得一件事,
我們要逐步的添加,
直到添加物(岩石)損及整體水族造景為止。
這種類型的元素增減,
有條很細微的界線,
需要對水造景具備非常經驗老到的理解。
真的是令人印象深刻呀,
George!
那麼,
把左後方的岩石拿掉又如何呢?
會變成怎麼樣?
讓我們來看看。
把左後方的岩石拿掉又如何呢?
會變成怎麼樣?
讓我們來看看。
哇~!
整個平衡感都沒了,
不是嗎?
我有種感覺,
水族缸由於右側太重了,
彷彿就快翻過去了。
很顯然的,
最好還是留著左後方的那塊岩石,
以便保持佈景的平衡。
我唯一在意的是,
左後方的那塊岩石上有條明亮的白線,
順著岩石的一邊走下去。
我的視線立刻就被那條白線吸引過去。
我能夠理解這是岩石上的天然紋理,
況且其他的岩石雖然也都有,
只是沒那麼明顯。
無論如何,
我覺得如果沒那條白線會更好一些。
下圖就是沒那條白線看起來的樣子。
不知讀者以為如何?
左後方的那塊岩石上有條明亮的白線,
順著岩石的一邊走下去。
我的視線立刻就被那條白線吸引過去。
我能夠理解這是岩石上的天然紋理,
況且其他的岩石雖然也都有,
只是沒那麼明顯。
無論如何,
我覺得如果沒那條白線會更好一些。
下圖就是沒那條白線看起來的樣子。
不知讀者以為如何?
在跳離石組風格的議題之前,
我想要解釋一下岩石的走向。
石組風格的造景手法告訴我們,
親石的擺設應該要稍微傾斜,
而非上下垂直矗立。
這會給人一種更動態且自然的水流或移動之印象。
George 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作為支持的岩石在支撐親石的時候,
應該要和親石之間有個角度,
但這個角度又不致於與親石所營造出來的走向或移動有所衝突。
再一次地,
George 在這方面的處理格外地好。
請參考下圖,
我已經把移動的走向做出標記。
況且,
George 為了展現自己有多麼地精通此道,
甚至等紅蓮燈正好以和親石所描繪的移動(走向)方向相同在群游時,
才拍攝照片。
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
這是個天賦很高又很專業的小訣竅!
應該要和親石之間有個角度,
但這個角度又不致於與親石所營造出來的走向或移動有所衝突。
再一次地,
George 在這方面的處理格外地好。
請參考下圖,
我已經把移動的走向做出標記。
況且,
George 為了展現自己有多麼地精通此道,
甚至等紅蓮燈正好以和親石所描繪的移動(走向)方向相同在群游時,
才拍攝照片。
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
這是個天賦很高又很專業的小訣竅!
三分法
我先前解釋過,
有關完美佈景的處理,
幾個世紀以來發展出了一些經過考驗證明是很可靠的規則。
這些規則可以透過數學方程式呈現出人類心目中的理想。
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些規則,
例如造景的黃金比例,
而這些規則可以在所有偉大藝術作品上看得見,
從繪畫到攝影乃至於水族造景。
我運用這些規則來了解一個水族造景到底距離理想的佈景有多麼接近。
有關完美佈景的處理,
幾個世紀以來發展出了一些經過考驗證明是很可靠的規則。
這些規則可以透過數學方程式呈現出人類心目中的理想。
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些規則,
例如造景的黃金比例,
而這些規則可以在所有偉大藝術作品上看得見,
從繪畫到攝影乃至於水族造景。
我運用這些規則來了解一個水族造景到底距離理想的佈景有多麼接近。
這些規則當中之一個較有名的是三分法。
在本質上,
這條規則告訴我們,
如果聚焦點是設置在佈景之數學三分線的其中一條或線條交點上,
一個造景會顯得更好(更具動感)。
這很難解釋但卻容易就看得見。
下圖是將三分法附加在 George 的水族造景上。
在本質上,
這條規則告訴我們,
如果聚焦點是設置在佈景之數學三分線的其中一條或線條交點上,
一個造景會顯得更好(更具動感)。
這很難解釋但卻容易就看得見。
下圖是將三分法附加在 George 的水族造景上。
太好了!
這是使用在水族造景的第一條規則,
這條規則強化了我的最初印象,
也就是這個造景有某些很特別的地方。
讀者現在看見了,
在三分法的運用上,
George 擊出了一支特大號的全壘打!
我圈出了紅色的區域,
這些是重要的交叉點。
每一點都代表著一個聚焦點,
右上方那個才是最主要的點。
George 是怎麼做到的,
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我們來看看親石就正好座落在右側的三分線。
這些是重要的交叉點。
每一點都代表著一個聚焦點,
右上方那個才是最主要的點。
George 是怎麼做到的,
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我們來看看親石就正好座落在右側的三分線。
這個水族造景的重心,
幾乎很完美地位於右側的三分線上。
George 你是怎麼做到的?
就算我用精確測量的方式,
也沒法做得更好。
同時,
在下面的這張圖中,
請注意水族造景的底部重心就位於下三分之一線上。
George 不僅佈置出一種巧妙且複雜的七塊岩石之石景風格,
他同時還完美地遵循著三分法的手法!
令我相當震驚的是,
我實際上和 George 聯繫過,
確認了他在佈置造景時並沒有進行丈量。
他證實自己只是 “盯著看” 造景而已。
我真嫉妒他...
黃金三角形
三分法只是著實會影響整體組成的佈景設計規則之一,
適度地運用三角形也同樣的重要。
各位知道嗎,
我們的大腦因為某種原因,
就是被訓練來觀看三角形。
這是種根深蒂固的模式。
我們感覺三角形就是很自然、舒服,
三角形也給我們一種井然有序的整體印象。
讓我們來看看 George 在這方面是不是和三分法做得一樣好?
適度地運用三角形也同樣的重要。
各位知道嗎,
我們的大腦因為某種原因,
就是被訓練來觀看三角形。
這是種根深蒂固的模式。
我們感覺三角形就是很自然、舒服,
三角形也給我們一種井然有序的整體印象。
讓我們來看看 George 在這方面是不是和三分法做得一樣好?
再一次地,
George 似乎在黃金三角形的切割線上也做對了。
請注意從左下方至右上方的對角線,
這條線很完美地貫穿副石與親石。
岩石群的重心大部分落在右下方的三角形之內,
而對側的三角形則是留白。
留白的陰陽佈局是非常重要的,
我絕少在初學和中級水族造景中看到。
只有更資深的藝術家能了解何謂留白,
以及留白所能為構圖所帶來的好處。
下面兩圖告訴我們,
即使是簡單三角形也能套用至一個水族造景之中,
為我們增添複雜性和愉悅的對稱性。
這些三角形是很微妙的,
我們或許在看第一眼時沒能注意到。
但是,
我們的大腦接收到了,
並且感覺這個水族造景就是很正確或很得體。
基於某種原因,
三角形就是令人感到很自然。
這也是我們要運用三角形的原因之一!
即使是簡單三角形也能套用至一個水族造景之中,
為我們增添複雜性和愉悅的對稱性。
這些三角形是很微妙的,
我們或許在看第一眼時沒能注意到。
但是,
我們的大腦接收到了,
並且感覺這個水族造景就是很正確或很得體。
基於某種原因,
三角形就是令人感到很自然。
這也是我們要運用三角形的原因之一!
黃金螺線與聚焦點
所以,
George 猜中三分法和三角形的本事簡直就是個大師。
很顯然,
他從事水族造景多年,
並且注重哪些是有用而哪些又是沒用的手法,
如今已經獲得回報了。
他很自然的將組成中的關鍵元素,
就放置在黃金律所指示的正確位置。
他憑著直覺辦到了。
「他就是有那種天份!」
不對,
我們並不因此恨他,
因為他的直覺是通過多年來累積實際經驗和仔細觀察之成果。
George 猜中三分法和三角形的本事簡直就是個大師。
很顯然,
他從事水族造景多年,
並且注重哪些是有用而哪些又是沒用的手法,
如今已經獲得回報了。
他很自然的將組成中的關鍵元素,
就放置在黃金律所指示的正確位置。
他憑著直覺辦到了。
「他就是有那種天份!」
不對,
我們並不因此恨他,
因為他的直覺是通過多年來累積實際經驗和仔細觀察之成果。
我們來看看單盆水草稿定石組造景(One-Pot Iwagumi)在黃金螺旋方面做得如何,
還有黃金螺旋所表示的主要聚焦點。
還有黃金螺旋所表示的主要聚焦點。
黃金螺旋是個很美麗且神秘的數學公式,
用來標示一件藝術作品的最主要聚焦點。
中心思想是一件作品的主要聚焦點應當位於螺線的終點處。
景深與透視
景深與透視只是讓水族造景看起來比實際還要大的小技巧。
這凸顯了所使用的三度空間並且加以擴張。
這凸顯了所使用的三度空間並且加以擴張。
這個水族造景透過較小塊岩石的運用,
而且把小塊的放在前面而大塊的放在後面之方式,
來達成透視和景深的效果。
這樣的手法給人一種深邃的印象,
水族造景當然看起來比實際更大。
對於只使用一種岩石和一種水草的水族造景來說,
這難度是很高的。
而且把小塊的放在前面而大塊的放在後面之方式,
來達成透視和景深的效果。
這樣的手法給人一種深邃的印象,
水族造景當然看起來比實際更大。
對於只使用一種岩石和一種水草的水族造景來說,
這難度是很高的。
更常見的的做法是,
在某些水族造景風格中,
較大的物體是放置在前景,
然後往後景過去逐漸變成較小的物體。
這樣的手法給人一種後景物體距離非常遙遠的感覺。
在某些水族造景風格中,
較大的物體是放置在前景,
然後往後景過去逐漸變成較小的物體。
這樣的手法給人一種後景物體距離非常遙遠的感覺。
我對於這個造景的透視感覺是,
彷彿是從遠處觀看一座歷經滄桑的山峰,
而四周環繞著一片草海或矮樹林。
我感受到的是一種開闊的氛圍,
和一座遭受強風吹拂的大山。
彷彿是從遠處觀看一座歷經滄桑的山峰,
而四周環繞著一片草海或矮樹林。
我感受到的是一種開闊的氛圍,
和一座遭受強風吹拂的大山。
不知讀者把這些都考慮進去以後,
有什麼樣的感覺?
說說自己的感覺吧。
是否彷彿聞到了某種氣息?
這些就是在每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
我們用來評判一個水族造景的最重要東西。
有什麼樣的感覺?
說說自己的感覺吧。
是否彷彿聞到了某種氣息?
這些就是在每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
我們用來評判一個水族造景的最重要東西。
色彩的選擇
色彩對水族造景來說非常的重要,
可是注意到的人並不多。
對我來說,
色彩的適當運用,
才能讓水族造景得以完整。
色彩的使用不恰當,
會損及水族造景。
色彩的變化寧可少一點而非更豐富一些。
我未來打算要探討水族造景的色彩理論,
但此時此刻,
我們只把重點放在一些基本原理。
色彩能夠同時影響我們的心裡和生理層面。
能夠學會有自覺而且很和諧地運用色彩,
有助於我們創造出壯觀的成果。
但此時此刻,
我們只把重點放在一些基本原理。
色彩能夠同時影響我們的心裡和生理層面。
能夠學會有自覺而且很和諧地運用色彩,
有助於我們創造出壯觀的成果。
色彩之間能夠彼此和諧,
有些是互補性的,
有些則是對比性的。
色彩學中有一種模式稱為三色法,
這也是 George 的水族造景所運用的。
讓我們引用色彩學中的一段理論:
有些是互補性的,
有些則是對比性的。
色彩學中有一種模式稱為三色法,
這也是 George 的水族造景所運用的。
讓我們引用色彩學中的一段理論:
三等分(triadic color scheme)使用了色輪上角度間隔相等的色彩。
三等分傾向於具有相當的活力,
就算使用了蒼白或不飽和的色調亦然。
若要成功的使用三色和諧,
色彩間必須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讓其中一種色彩當作主宰,
而另外兩種色彩則用於強調。
上圖是我用色輪分析來運算 George 的水族造景後所獲得結果。
三等分是很明顯的。
George 用綠色當作主宰,
並且用其他的顏色來強調綠色。
藍/黑色的石板顏色是當作對綠色的一種強調。
然後我又挑上 George 所選用的紅蓮燈身上之紅色和藍色。
剛好就是在色輪上能夠凸顯綠色的顏色。
然後我又挑上 George 所選用的紅蓮燈身上之紅色和藍色。
剛好就是在色輪上能夠凸顯綠色的顏色。
有趣的是,
George 起初放養的是紅目燈(Moenkhausia sanctaefilomenae),
但是覺得牠們不太對勁,
因為紅目燈會消失於背景之中。
挑選正確的魚種來襯托構圖,
比大多數人所想像的還要困難。
很不幸的,
魚種的選擇通常都是事後才進行,
而水族造景則因此蒙受其害。
George 起初放養的是紅目燈(Moenkhausia sanctaefilomenae),
但是覺得牠們不太對勁,
因為紅目燈會消失於背景之中。
挑選正確的魚種來襯托構圖,
比大多數人所想像的還要困難。
很不幸的,
魚種的選擇通常都是事後才進行,
而水族造景則因此蒙受其害。
在這個案例中,
George 注意到了有些不對勁,
並且改選用紅蓮燈。
再一次,
我完全贊同換成紅蓮燈...
而色輪分析也同樣這麼認為。
請注意紅蓮燈如此細小的體型,
以及紅蓮燈群游習性幫整體構圖所帶來的襯托效果。
如果體型再大一些,
魚隻就會損及水族造景,
並且脫離整個透視景觀。
George 在魚隻色彩、體型和群游習性方面,
做得非常的優異。
以及紅蓮燈群游習性幫整體構圖所帶來的襯托效果。
如果體型再大一些,
魚隻就會損及水族造景,
並且脫離整個透視景觀。
George 在魚隻色彩、體型和群游習性方面,
做得非常的優異。
最終印象
如果讀者一路看到了這裏,
我們已經以很多不同的角度來審視 George Farmer 的單盆石組造景。
我們把造景加以分解並且討論其細部。
當這些部分都合併來看,
很顯然不用想太多,
這是個在水族造景真正的藝術大師之一。
很明顯的,
他事實上已經將許多事情都內在化了,
而大多數的人卻仍須小心翼翼地策劃。
我對他肅然起敬。
我們已經以很多不同的角度來審視 George Farmer 的單盆石組造景。
我們把造景加以分解並且討論其細部。
當這些部分都合併來看,
很顯然不用想太多,
這是個在水族造景真正的藝術大師之一。
很明顯的,
他事實上已經將許多事情都內在化了,
而大多數的人卻仍須小心翼翼地策劃。
我對他肅然起敬。
我認為,
George 用這個造景所想挑戰的意圖,
是要向世人展現,
我們能夠只用一盆小小的水草,
就創造出一個完整的水族造景。
為了這次挑戰,
他也揭櫫了更深入的教學,
其中有些是在我們本次的分析中所探討到的。
我相信,
只要我繼續思索這個水族造景的構圖,
還會看見更多目前被我給忽視掉到東西。
這是真的,
因為我並沒有特權去研究這個水族造景中所蘊含的細節。
George 用這個造景所想挑戰的意圖,
是要向世人展現,
我們能夠只用一盆小小的水草,
就創造出一個完整的水族造景。
為了這次挑戰,
他也揭櫫了更深入的教學,
其中有些是在我們本次的分析中所探討到的。
我相信,
只要我繼續思索這個水族造景的構圖,
還會看見更多目前被我給忽視掉到東西。
這是真的,
因為我並沒有特權去研究這個水族造景中所蘊含的細節。
大家都知道,
要讓某樣東西看起來很不費力且很自然,
需要花好幾年的練習時間。
至於這個水族造景,
George 就真的這樣。
他以極其熟練的技巧完成了一個石組造景。
在看到第一眼的時候,
這個水族造景看起來很自然且很簡單,
可說是風格簡約。
唯有當我們開始把水族造景解構至見骨的時候,
其光輝就自我顯現了。
要讓某樣東西看起來很不費力且很自然,
需要花好幾年的練習時間。
至於這個水族造景,
George 就真的這樣。
他以極其熟練的技巧完成了一個石組造景。
在看到第一眼的時候,
這個水族造景看起來很自然且很簡單,
可說是風格簡約。
唯有當我們開始把水族造景解構至見骨的時候,
其光輝就自我顯現了。
做得太好了,
George,
做得實在太好了。
George,
做得實在太好了。
重要聲明:本文中所使用之未修改影像,除了色輪以外,版權均為 George Farmer 所擁有,且經授權使用。修改過之影像之版權則為 ScapeFu.com 所擁有。原作者保留所有的權力。
Important Note: The unmodified images used in this article except for color wheel are the copyrighted work of George Farmer and used with permission. Modified images are copyrighted by Scap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